ESG要求不宜過緊 惠理憂企業難追上

2022-12-13 00:00

徐福宏
徐福宏

近年市場關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本地監管機構亦加緊完善相關規條。惠理ESG投資主管徐福宏表示,在披露氣候相關資訊方面,亞洲才剛起步,目前部分公司已未必符合到歐洲披露規格,如果再推高要求,「公司未必追得上」,又指今年大市氣氛不好,對ESG產品市場有一定影響。

香港ESG披露發展急促,本地《上市規則》於2019年引入強制及非強制性的ESG披露要求,其後聯交所刊發《氣候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協助發行人按照TCFD(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的建議,作出氣候變化匯報。而證監會目前與港交所(388)合作,以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所提出的準則為標準,為大型企業制定出一個披露氣候相關資訊的監管框架。而ISSB的目標是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制定第一套國際可持續準則。


徐福宏表示,TCFD及ISSB提出的準則均主要針對環境氣候問題,亦是全球認可的規格;簡單而言,ISSB可稱為另一個「門派」,並參考TCFD的規格。他補充,相對於TCFD,ISSB提出的準則更深入、要求更高,目前仍處於諮詢的階段。他指出,亞洲在這方面才剛起步,部分公司已未必符合歐洲的披露規格,如果再推高要求,「公司未必追得上」。


需時讓市場建立制度

現時溫室氣體排放的披露分為3個範圍,範圍1是指公司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範圍2為間接排放;範圍3是公司上游或下游活動產生的間接排放。他表示,ISSB要求所有公司披露範圍3,惟於亞洲地區中,大型藍籌公司才剛開始披露範圍1及2,故需要時間讓市場建立相關制度。他又提及,歐洲上市公司所披露的ESG資料準確及「信得過」,相反亞洲公司披露不足之餘,準確性或存疑,故在亞洲國家做ESG研究會較為「吃力」。

對於本地監管機構正積極探討如何應用ISSB的披露規定建議,他表示,公司曾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又指如果引入ISSB準則時,預計會設有過渡期。雖然如此,他希望屆時有時間表,讓所有持份者可以早作準備。他續指,如果監管機構推動ESG披露的力度大,其他持份者唯有盡力做,未必是壞事。


料未來ESG投資續增

全球股市波動,ESG市場亦受到牽連,他提及於二手市場中,今年ESG產品都面臨挑戰,國內的ESG主題投資錄得資金流出。不過,他預計未來5年至10年,ESG產品的資金流入將會持續增加,因為除了機構投資者外,銀行及財富管理平台都對ESG投資感興趣。近年愈來愈多亞洲公司作出ESG披露,亦有助市場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止,全球基金管理的資產約95萬億美金,當中與ESG主題有關的資產約32%。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