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綠建環評如雙刃劍 矯枉過正減碳變排碳
2022-11-17 08:26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在近代營商環境中,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用詞。不少企業在租賃辦公室階段,優先考慮有環保認證的寫字樓。不過,有人形容評估香港綠色建築的綠建環評(BEAM Plus)猶如雙刃劍,既為推動香港綠色建築設立基準,卻未能嚴格把關業界的運作模式,導致這邊廂吸碳,那邊廂卻增加排碳。有專家甚至指出,部分綠建出現「矯枉過正」、「為綠而綠」的情況,而且政府作為牽頭推廣綠建的單位,卻未有為業界增加建設的靈活性,在應用上有諸多掣肘。
香港總用電量有九成來自居所、辦公室、商場等建築物用電,耗電水平相當於全港超過六成的碳排放。為節能減排,本港多年來推動綠色建築,現行的綠建認證系統是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授的綠建環評,為建築物的可持續發展表現作評級(見圖表),包括節省土地、能源、建材、用水及改善室內外環境質素。
根據物業顧問高力發表的報告,截至今年七月,本港已通過環評認證的甲級商廈總實用面積達二千八百三十萬方呎,佔整體甲級寫字樓總供應量的三成八,獲認證的樓宇,相比同區其他樓宇的空置率,平均低逾四個百分點。高力亞洲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諮詢服務董事劉德安指,跨國公司要求大廈有ESG配套,導致綠建需求愈來愈大。
垂直綠化耗水遠超吸碳量
商界環保協會營運總監梁志峰工程師認為,發展商或管理公司可透過參與環評,展現對ESG的支持和決心,提升公司正面形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全球會長劉健民亦指,國際品牌及年輕一代看重公司的核心價值,普遍支持有環保理念的公司。
港府在二○一一年將綠建環評,設定為最多百分之十的總樓面面積寬免優惠政策的其中一項先決條件,間接鼓勵發展商加入綠建行列。然而,香港邁向綠建城市的步伐依舊緩慢,有專家更直言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
明愛專上學院電子計算及信息科學院研究教授梁以德提到,在垂直綠化方面,國際的綠色建築標準,要求新種植的植物高度超過五米,因每棵高五米的新種植樹木,每年可減少二十三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但香港建築普遍「有綠就可以」,植物較矮,「照顧植物如灑水等所用的能量,實際遠超於綠色植物吸收的碳量,可說是得不償失。」
工程轉移木材 難追查認證
香港方略主席潘焯鴻亦質疑玻璃幕牆的效用,透露曾到訪九龍灣一座取得金級評價的商廈,察覺大型玻璃幕牆雖透光度高,卻導致室內溫度上升,「商場空調對準幕牆直吹降溫,這樣還算環保嗎?」不過,有業界人士指,部分玻璃幕牆實際有結合太陽能光伏板,不能單憑外表判斷,但認同玻璃幕牆要用得其所,「考慮樓宇座向,更要符合熱傳送值,例如玻璃可以不『落地』,在特定高度下做隔熱牆身,亦可增設窗戶,引入自然風!」
地底行車需機械過濾廢氣
另一邊廂,建造業議會綠色產品認證,為業界提供參考建材,不過有意見指,有發展商只採用列表上的材質,不去思考有否更適合和更環保的素材,意外令樓宇設計變得「保守」。此外,難以追查產品認證亦為人詬病,承建商授權簽署人協會主席李啟元指,業界講求互相信任,「看證明書辦事,不會每次都檢查建材。」他說,有時業界會在完工後,將多餘的木材,附上證書轉讓給下一單有需要的工程,作為第二和第三手持有者的公司,實際上難以追蹤木材來源,也無法證實所接收的木材,是否與證書上的木材屬同一批次。
另外,有業內人士提到,過去不少宣稱「零碳」的設計,最後卻無法付諸實行。據了解,當年港府銳意將西九建設成零碳排放的文化區,把行車道設於地底之餘,並承諾會栽種近五千棵樹林,以形成自我循環的無害環境。然而十年過去,地下建設已大致落成,地面樹木卻未見影蹤。該人士批評,把主幹道建於地底,施工期間已產生大量碳足迹,即使地面活動沒有碳排,要消除地底行車道的廢氣,同樣需要機械作過濾,「不建樹的話,自我循環一說並不成立!」
政府在推廣綠建的角色亦意外受到爭議。雖然新建的政府項目都要有綠建元素,如元朗朗晴邨重建的新公屋,便有隔音走廊,取得鉑金級認證,惟有業內人士批評,政府現有的條例對綠色設計有不少掣肘。建築師何志堯舉例,有客戶把頂層幕牆跟太陽能板結合,需要提交大量文件力證太陽能板並要書面保證將來一定不會有僭建物。另有業內人士指,非香港慣用的新式綠色設計,難以取得政府認可,白白浪費不少節能機會。
政府指定 遠洋運港難減碳
李啟元亦指,業界想由較近的地方運建材到港,從運輸上減碳,但政府部分工程需用英國標準鋼材,最近要由南非等地運到香港。他認為,港府應嘗試改用中國或其他國際標準,「內地或東南亞地方出產的鋼材都合規格。」
不過,也有學者否定綠色建築評定,認為本質上仍以商業考量為主,中大建築學院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舉例,部分地產商開發濕地,將只能在該處棲息的生物趕走,罔顧自然生態,再在原地興建「綠色建築」,聲稱新設計可更省電,實際也無法補償對地球的破壞,「你以前捅地球兩刀,現在捅一刀,只是做少了壞事,不代表你做得好。」
每日雜誌 全文刊《星島》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