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技術一次性血管瘤手術 成功25宗無死亡個案

2022-11-09 14:17

中大2020年起引入新技術,完成胸腔主動脈手術。
中大2020年起引入新技術,完成胸腔主動脈手術。

高血壓患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包括胸腔主動脈瘤,香港每年平均死亡個案達300宗。中大2020年起引入新技術,利用新型混合人造血管支架,完成亞洲一站式胸腔主動脈手術,目前25例手術中,死亡率達0%。

新技術名為E-vita Open NEO,於2020年10月引入香港。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藤川拓也表示,過往病人如要處理主動脈的多段病變,先要處理升主動脈及弓主動脈的血管瘤,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處理降主主動脈的血管瘤。

圖輯可了解新技術進展:

中大指目前25例手術中,死亡率達0%。陳展棋攝
中大指目前25例手術中,死亡率達0%。陳展棋攝
新技術減少患者需要重複進行手術的次數及住院時間。陳展棋攝
新技術減少患者需要重複進行手術的次數及住院時間。陳展棋攝
黃鴻亮(左)指近年有80歲的長者,亦可完成手術。陳展棋攝
黃鴻亮(左)指近年有80歲的長者,亦可完成手術。陳展棋攝
發布會示範新手術儀器模擬。陳展棋攝
發布會示範新手術儀器模擬。陳展棋攝
新型的混合人造血管支架比過往穩定。陳展棋攝
新型的混合人造血管支架比過往穩定。陳展棋攝

新技術下可以透過一站式支架覆蓋整個主動脈範圍,可以於同一個手術處理所有程序,減少患者需要重複進行手術的次數及住院時間,並成功實現0死亡率,而併發症出現機會亦減少。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主任黃鴻亮補充,血管瘤手術複雜,最初做第一段手術時候的死亡率可達百分之20,三分之一病人未做第二次手術已經死亡。黃鴻亮指,中大多年來陸續引入新技術,而最新技術確保支架不會縮短,可以隔絕再有血再進入血管瘤,避免復發。

黃鴻亮亦指,過往外科醫生會直接前往外國取經,由海外人員實地指導,惟疫情限制了出行機會,由發明技術的德國教授,透過虛擬平台於手術過程中進行指導,結果患者的術後情況良好。

黃鴻亮指,以往65歲以上的患者不會考慮進行相關手術,不過隨著手術成熟,近年有80歲的長者,亦可完成手術。團隊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及進行身體檢查的市民增加,因而令患上血管瘤病人上升。團隊計畫進行基因研究,瞭解較易患上血管瘤的原因。

記者:陳展棋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