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雷雄德│運動猝死可預防

2022-11-03 12:00

比賽猝死多與心臟問題有關。網上圖片
比賽猝死多與心臟問題有關。網上圖片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與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聯合舉辦的運動與心臟健康研討會,於上周日舉行,吸引三百多位醫護人員、心臟專科醫生、運動科研學者等出席,筆者也獲邀講解疫情期間恆常運動對身體的益處。適逢香港馬拉松賽明年二月復辦,不少跑手已積極備戰,需要關注的是本港過去二十多年的馬拉松賽事,先後有數名跑手在途中猝死,雖然情況罕見,但其實可以透過及早評估和檢測而大大降低風險。

中年或以上的人士較易患上冠心病。網上圖片
中年或以上的人士較易患上冠心病。網上圖片

在運動之中出現的猝死情況,絕大部分與心臟有關。醫學上稱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一般在沒有任何可能致命的先前病徵下,通常在症狀出現後一小時內發生。心臟科陳杰醫生和他的研究團隊,曾經分析香港馬拉松跑手的心臟驟停病生率,於二○○二至二○一六年的十五年間,發現每十萬人出現一點三案例,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出現零點四個案,而冠心病、冠狀動脈畸形和心室纖顫是最常見的病因。

跑步運動帶給的健康益處,多不勝數。統計學上,運動猝死的風險卻非常低,市民大眾不用過份擔心。由於跑步及三項鐵人等耐力運動愈來愈普及,參與人數成千上萬,如果主辦單位強制所有參加者必須在賽前進行詳細的心臟檢查,需要耗費十分龐大的資源,可能被批評勞民傷財。不過,運動醫學專家們從多年收集到的猝死數據,經詳細分析後基本上已掌握了猝死的風險因素,包括遺傳及先天性的心臟病變,例如心肌肥厚症,以及後天的心血管疾病,例如都市人常見的三高問題或冠心病。前者較多出現於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跑手,而後者較多發生於中年或以上的人士。

今年歐洲心臟專科學院發表長達一百三十頁預防猝死的建議書,提醒參與運動者如果發現有家族遺傳病史、慢性疾病史、體格檢查或心電圖曾經出現異常,就建議進行詳細的心臟檢查,例如心臟超聲波或掃描等,以尋找出潛在的風險。此外,並建議運動賽事的工作人員,接受心肺復甦法和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器的訓練,能夠第一時間為心臟驟停的病患者作出即時急救。

如果運動時曾經出現異常不適的情況,例如胸口翳悶或暈倒等,就須要求醫診斷尋找出原因,尤其是有心臟病家族遺傳史和慢性疾病的人。俗語說:唔怕一萬,只怕萬一,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必有其道理的。(雷雄德)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