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搶人才搶企業 300億共同投資基金 司長統籌年招3.5萬人才

2022-10-19 11:33

港府推多項措施吸引人才。
港府推多項措施吸引人才。

防疫措施加上「移民潮」令人才流失,香港求「才」若渴。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公布「搶企業、搶人才」政策,希望藉此吸引海外專才來港,以增強本港的競爭力。

搶企業措施:
—新成立300億「共同投資基金」,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財政司司長帶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制訂目標企業名單,以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吸引重點企業來港
—重點企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
—一站式服務,包括申請簽證、子女教育安排等

搶人才
—政務司司長帶領「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策略,每年吸納至少35 000名人才
—全新「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年薪250 萬元或以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人士,可獲通行證來港發展
—輸入「人才清單」上的短缺專業或年薪200 萬元或以上的職位,無須證明招聘困難
—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
—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加快輸入外來人才
—放寬本地大學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兩年
—鼓勵人才長遠留港,成為永久居民後可獲退還兩項印花稅

全球推廣
—17個境外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聯繫百強大學,推廣各項計劃

「搶企業、搶人才」政策相關情況請點擊組圖瀏覽:

港府推出措施「搶企業、搶人才」。資料圖片
港府推出措施「搶企業、搶人才」。資料圖片
香港加入後疫情時期的全球人才爭奪戰。資料圖片
香港加入後疫情時期的全球人才爭奪戰。資料圖片
香港近年出現人才流失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近年出現人才流失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求「才」若渴。資料圖片
香港求「才」若渴。資料圖片

 

港府希望吸納更多科研人才。資料圖片
港府希望吸納更多科研人才。資料圖片

政府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帶領,專責向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由政務司司長領導,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在各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設立「招商引才專組」;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這些人才來港發展;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及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李家超指出,於今年內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工作包括:制訂目標企業名單,指導各「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這些企業和進行磋商;制訂具針對性及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稅務和財政等方面,並提供度身訂造的企業落戶計劃;及為這些企業的人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例如申請簽證、子女教育安排等。

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李家超承諾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措施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五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0 000人。計劃將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此外,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完成更新「人才清單」。當局將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另試行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延長工作簽證年期,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三年的工作簽證;

當局將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有關安排適用於任何在今天(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當局將成立的「人才服務窗口」會提供一站式服務,統籌入境事務處處理輸入人才計劃的申請,並提供支援服務,以及制訂服務承諾以提升審批效率。此外,今年內會全面電子化簽證申請服務。

放寬房地產稅能吸引海外人才。資料圖片
放寬房地產稅能吸引海外人才。資料圖片
子女的教育配套也是海外人才來港的考慮因素之一。資料圖片
子女的教育配套也是海外人才來港的考慮因素之一。資料圖片
較嚴格的入境檢疫措施影響海外人才來港工作的意欲。資料圖片
較嚴格的入境檢疫措施影響海外人才來港工作的意欲。資料圖片

在創科工作上,本港將創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全力推動創科發展;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支持過百大學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配合50億「策略性創科基金」、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用地,吸引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包括20間龍頭科企;新設「工業專員」,統籌創科產業及「再工業化」;招攬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帶同業務及科研成果落戶香港;優化「科技人員入境計劃」,壯大人才庫。

相關新聞:
政府搶人才 或放寬簽證及置業印花稅:https://bit.ly/3VCLy2a
《施政報告》前瞻|專才優才置業擬豁免BSD辣稅:https://bit.ly/3yNQOGd
搶人才|立法會議員倡司長級領軍 提供置業稅務優惠吸引海外專才:https://bit.ly/3D3EwMi
搶人才|林健鋒促「落重藥」 倡免海外人才買樓稅及可扣子女教育稅:https://bit.ly/3exYINb
搶人才|議員倡制訂人才清單提供稅務優惠 延長留學生簽證期限吸引留港:https://bit.ly/3S6cHXZ
專訪|葉劉淑儀倡港府開列人才清單 寬鬆改革:https://bit.ly/3VzFjMw

根據消息人士指,部分河套用地希望採取更多元化的模式,吸引海內外創科企業進駐創科園。批核條件視乎企業從事業務建設內容、帶來益處、製造多少創業就業機會,以及是否能為香港帶來更有潛力的科技等,由創新園因應政府政策作出考慮。一來能更符合市場的需求,二來則可加快河套區的發展。

消息人士又指,至於河套區第一期8座的建築,工作將不受影響,會在2024年底落成。對於隔離設施方艙的安排,則暫時以抗疫爲主,但亦會盡早規劃有甚麽事前工作可進行。

另外,政府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包括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和納入更多新興科技範疇。有消息人士指出目前的要求是,每引入1至3位外地員工,就要聘用1位本地僱員及2位實習生,但政府收到業界的反應指該要求偏高,尤其是在疫情下,因此作出調整。他強調,在增加研發人才資助及生活津貼方面,本地人才亦會受惠。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