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郭志堅│提防高溫引發心臟病

2022-07-20 12:00

運動時一旦出現胸悶、氣促、胸痛等,應盡快有步驟地停止。資料圖片
運動時一旦出現胸悶、氣促、胸痛等,應盡快有步驟地停止。資料圖片

酷熱天氣警告連發三日,高溫料持續九天,本周六(二十三號)將是廿四節氣中的「大暑」,天文台預測當日平均最高氣溫可達三十五度,上水的最高氣溫更高達三十七度。

高溫下劇烈運動,一定有風險,上期提過一位年過六十的風帆愛好者因急救得時,心臟手術後已經康復回勇,但星期日下午,一名年輕的廿六歲男子踢足球休息期間昏迷,送院後不幸證實不治。

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身體散熱的反應令皮下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比平時增加三至五倍,心臟負擔自然增加,而且回流到心臟的血流量亦會減少,因而影響心肌本身的供血。由於出汗多,水分大量蒸發,如果沒有適時喝水補充,血液便會增加黏稠度,血栓容易形成,可能令心臟血管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恐引發心肌血管梗塞或腦中風。此外,突然的劇烈溫差令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心臟動脈的收縮令心肌供氧量減少,再加上睡眠不佳、精神緊張、運動熱身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例如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進而引發心肌血管梗塞。

心血管急症和中暑基本症狀包括大汗、口渴、頭暈、作嘔也類似,容易誤診。鑒別方面,首先看看是否有中暑的環境因素如高溫、高濕或密封的空間。第二要檢查出汗的情況,中暑時以胸背頭頸腋下等為主,皮膚溫度升高;心臟病發作時,手心/腳心出汗也多,因心輸出量下降,皮膚溫度多數相對較低,所以有「出冷汗」情況。

第三,重點是判斷胸悶和痛的輕重,中暑時胸悶相對輕微,而急性心臟病是突然發作胸痛,劇烈而持久,可伴有全身不適,但有時可能只有肩、背、腹、手、甚至下顎牙痺痛。

心臟病發時,由於右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的重要血管,並延伸到心臟的底部,因此當其阻塞時,除了以上的症狀,亦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誤診為消化不良,而忽略心臟病發的可能性。

如果是中暑,先要採取通風、補充水分等,若症狀持續不緩解,要送醫院作檢查。

如果有高血壓、心臟血管病等病史,運動時一旦出現胸悶、氣促、胸痛、甚至腹痛、後背痛等,應盡快有步驟地停止運動,到醫院檢查,防止病情惡化。(郭志堅)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