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師生流失屬不爭事實 蔡若蓮:研殺校重置合併

2022-07-15 06:48

蔡若蓮閒時喜練書法,尤其喜歡抄寫周敦頤《愛蓮說》,以蓮花喻人,在價值觀紛亂的世代保持清醒,出淤泥而不染。
蔡若蓮閒時喜練書法,尤其喜歡抄寫周敦頤《愛蓮說》,以蓮花喻人,在價值觀紛亂的世代保持清醒,出淤泥而不染。

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加上移民潮帶來的衝擊,本港中小學即將面對「縮班殺校潮」。新上任教育局局長的蔡若蓮,接受《星島》訪問時提到,近年學生下跌和教師流失是不爭事實,當局會繼續採取他區重置、合併甚至停辦學校等方法,解決個別地區學額過剩問題。六年前升中人口驟跌,她曾建議凍結中一班數穩定學校團隊,但此選項對如今情況卻不適用,她強調「不可用舊辦法處理新問題」。

由副局長「坐正」做教育局局長的蔡若蓮,上任後首度接受傳媒專訪。她坦言學生人口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教師的流失也愈見明顯,對教育界是一大挑戰,重申當局會藉個別地區新發展需要,將學額過剩地區一些辦學較優秀的學校,重置到當區,「一方面是透過這些措施優化香港教育的質素,同時也是同步解決現時所面對的結構性問題。」

她強調如今沒有「搬校」名單,若有新校舍進行分配,當局會邀請個別學額過剩地區的學校參加重置,公平競逐。

邀學額過剩學校參加重置

同樣面對人口下跌衝擊,蔡若蓮加入政府前,在一六年以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身分,倡議當局凍結中一班數,穩定學校團隊,保留教師。如今執掌教育局,蔡若蓮認為不能照搬此法,「雖然表面上看似都是學齡人口下跌,但當年面對的是短期波幅,需穩定團隊和教育供應;如今面對的結構性下跌有所不同,不可用舊辦法處理新問題。」

她指結構性人口下跌問題,需採用重置、合併或停辦個別學校解決,如今已啟動處理中,「我們也曾與辦學團體商討,例如一些未來十年學齡人口都不會上升的地區,需要及早處理(教師人手),不要出現墮崖式下降。」

曾任中學校長的蔡若蓮表示,自己是前綫教師出身,深感學額過剩帶來的「音樂椅效應」,折騰謀求轉校的家長與學生,而流失學生的學校為救亡,教師全年只會忙顧「營銷」招生,如今收生弱勢的學校,聘請教師已愈見困難,連教師也有「音樂椅效應」,「夾硬留這麼多學校,教師團隊也會不穩。」

及早處理避免墮崖式下降

至於學生流失嚴重,蔡若蓮認為難以簡單歸因,包括本港出生率下降是一大因素,其次因疫情減少新來港學童、外資家庭子女回國,以及移民外國門檻降低,鼓勵一批家庭離港均是原因,認為當局須了解情況,才能對症下藥。

提到未來工作挑戰,蔡若蓮坦言離不開加強裝備學生能力,例如大力推動STEM、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教育等,並希望教育新一代能有「向心力」:既有明確人生目標志向,心態上愛國、愛家、愛人和愛己,並有魄力和能力實現夢想。她又指大灣區和世界都是年輕人的舞台,應該正面積極看待到大灣區發展,呼籲透過內地交流及早親身體驗國家發展情況。

大灣區是年輕人舞台

新一屆政府上場半月,各政策局仍正組班,教育局亦一樣未「齊腳」。被問到副局長可有心水人選,蔡若蓮稱正在積極和努力物色中,冀有熟悉教育、有一定政府經驗的人士擔任此職,「因為我們要務實、『踩行油』沒得停。」

全文刊《星島》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