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社交鬆綁有助改善長者精神狀況 惟需注意學童復課後情緒

2022-05-19 13:40

葉兆輝認為需要注意學童復課後情緒。(資料圖片)
葉兆輝認為需要注意學童復課後情緒。(資料圖片)

本港早前在第5波疫情高峰期,政府實施嚴格社交距離,社會瀰漫不安情緒,市民心理壓力巨大,自殺個案頻生,多名長者因擔心疫情而輕生。而隨着疫情好轉,社會上特別是長者的心理壓力得以紓緩,但有學者認為,應該關注學童復課後的心理健康。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在2月9日至4月9日的疫情高峰期期間,共收到274個與疫情相關的求助個案,當中主要困擾求助者的原因包括對防疫政策的不滿、擔心自己身體健康受威脅、確診者情緒受影響、日常生活受影響等。而自4月21日至5月18日,因疫情而致電求助的數目則有42個。

港大研究顯示,近期趨勢及自殺風險指數已回落至低風險水平。
港大研究顯示,近期趨勢及自殺風險指數已回落至低風險水平。

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曾於3月響起警號,達到黑色警戒線,引起社會關注,中心總監葉兆輝向本網指出,新聞報道後,風險指數很快由黑色跌至綠色,即過去一年平均值,惟短時間內又再升至低至中風險水平。經過分析後,長者和中年人的輕生數字較以往高,特別是在疫情高峰時,長者所受困擾最大,當他們看到醫院淪陷、安老院禁止探訪,甚至自己突然會被帶去隔離,令他們產生無助感,「好似畀人遺棄」。

直至4月社交距離逐步放寬,葉兆輝指情況有微微改善,尤其政府容許跨家庭探訪,有助改善長者的精神狀況。但長遠而言,葉兆輝認為長者的住屋、探房、醫療服務等,都會影響其情緒,社會需要讓長者感到有希望。

學童復課家長不應過分緊張學習進度

另一方面,葉兆輝亦擔心學童復課後的心理情況。他指出過往曾發生過學童在復課後自殺的個案,有理由相信學童在停課期間積壓大量問題,例如家長在疫情下失業、有親友因疫情逝世,若學生復課回到學校後,個人情緒未得到照顧,部分學童或會作出極端行為。他希望學校呼籲家長不要太擔心子女在復課後能否追上學習進度,反而應關心子女在復課初期是否適應,與同學相處有沒有問題等。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4月19日分階段復課以來,收到十多宗學童求助個案,主要為讀書、考試的壓力下導致情緒受困擾,如焦慮、抑鬱。

疫情之下,各界都對有需要人士提供情緒支援,路德會推「抗疫路同行」熱線,紓緩家長學童壓力及焦慮情緒;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2020年底亦推出免費網上求助先導平台「headwind迎風」,讓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在不露面的情況下,由專業精神科醫生及輔導員提供服務,至今已服務約1,600人。

24小時求助熱線︰ 
生命熱線︰2382000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