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輝鍾情創傷科 冀啟德新醫院落成挽留公院人手

2022-05-11 08:57

何曉輝鍾情創傷科。資料圖片
何曉輝鍾情創傷科。資料圖片

已屆六十之齡的何曉輝縱橫杏林多年,由八十年代起已於伊利沙伯醫院實習,一做就是三十六年,其中二十八載於急症室渡過,無論是前綫以及管理工作亦做過,亦曾經歷嘉利大廈大火、沙士等大型事件。不過他表示,在醫生的生涯中最感興趣的專業是處理創傷,亦因此與急症科結緣。 

同伊院有緣,始於在母親懷內已陪伴媽媽到伊院產檢,而中學求學時期,曾經打籃球弄傷眼睛,亦是到伊院求醫,他說當時已經好想在畢業後投身伊院工作。 

他憶述,成為實習醫生三個月後,有一晚凌晨,區內發生小巴失事,有人被護欄的鐵通插穿半身,當時傷者送上病房後,以為病人已經死亡,但最終成功救回性命。他表示,當時感到手足無措,但事件令他明白到創傷科的重要性。在完成外科訓練後,巧遇急症科主管希望發展創傷科,九四年機緣巧合下便加入急症室。

何曉輝亦指,雖然過去參與多場災難事故,但大多是以統籌為主,切身感受,不及要親手為病人治療。其中一件特別深刻的事件,是在急症室第一次為病人做開胸手術,事前需要準備好儀器,亦要與外科醫生進行協調,最後成功救回病人。

何曉輝亦重點提升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九五年在伊院首創急症創傷服務;他亦聯同骨科、麻醉科及手術室服務部等,組成嚴重盆骨創傷醫療隊;並推行二十四小時急性缺血性中風靜脈輸送溶栓治療,引入晚晴室等。 

急症室求過於供的問題老生常談。何曉輝表示,急症室的服務近年不達標是事實,不過環顧全球亦有類似情況發生。他說,急症室的特色是「平靚正快」,因此有大量病人使用公營急症服務,他認為問題涉及整個醫療體系。他表示,局方於二○○七年推行急症室病房計畫,又於二○一四年設立快速評估及治療團隊,希望在有限資源下,令病人得到更快及更好的治療。

近年不少醫生離開公營醫療體系,部分人轉投私營市場。他稱,部分醫生因家庭及個人因素希望轉換環境,亦希望外間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更滿足到行醫的理念。至於自己從未想過離開公院,笑言「對錢沒有甚麼概念」。 

何曉輝二○一六年被委任為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籌劃組統籌,參與新醫院統籌工作,而新院有先進高端設備,他期望隨著新醫院落成,有助挽留醫護,亦有醫護期望到新醫院發展。

他又指,現今科技發達,醫生善於汲取知識,手藝亦無問題,寄語新一代醫生除了要重視醫術,作為醫生的態度更為重要,強調病人很多時候信賴醫生,認為醫生「要真係同病人諗,比意見唔好話只係比病人自己決定。」至於未來急症醫學的發展,他相信會隨著人口老化改變,未來會更重視老人科的服務,「做急症醫生唔好諗住日日會搓人(心肺復甦急救),病例已經唔同晒。」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