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自擬教材學生表演葬禮 死亡課開設4年終「死亡」

2022-05-10 13:20

2017年起, 南方科技大學的袁長庚老師開了一門通識選修課「理解死亡」。這門課上了四年,有學生從中學會了思考生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處境。可時代氣候、校園環境、學生心態都在劇烈變化,課程的活力被慢慢削弱,行將終結,這一切令袁長庚感到挫敗。「假設現在你是上帝,可以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你會選擇以哪種方式離開世界?」選項有4個:孤老終身、突發心血管疾病、愛滋病、乘坐的飛機在萬米高空解體,死於空難。

深圳南山區,南方科技大學「理解死亡」課的講堂上,60到70個學生擠滿教室,注視著台上提問的袁長庚。30多歲的袁長庚是這門課的授課老師,留平頭和小鬍子,圓臉上架一副黑框眼鏡,聲音響亮。

選擇空難令人驚訝

學生舉手投票,被選擇最多的是死於空難。這讓袁長庚很驚訝,該選項原本是他為了湊數寫上去的。在他的預期裏,這應該是最不能為人接受的死法,會被第一個排除。

袁長庚在講台上為同學們上通識選修課「理解死亡」。
袁長庚在講台上為同學們上通識選修課「理解死亡」。

秦浩是選擇死於空難的學生之一。他讀大二,課業很重,對未來感到渺茫,覺得死於一場偶然的空難就像煙花一樣絢麗,頃刻間灰飛煙滅,沒有痛苦。其他學生解釋自己選擇空難的理由也大致相似:自己沒有責任、不用面對衰老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難以忍受疾病與孤獨。

袁長庚問學生們,有沒有考慮過,這種死法會讓父母多難以接受,他們餘生要怎樣生活?接下來,他開始闡釋每個選項關聯的處境和意義。比如愛滋病,如今它並不像很多學生認為的那樣是極度兇險的惡疾,而更接近一種慢性病,只要定期服藥,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與正常人相差無幾。袁長庚提醒學生們,這意味著選擇這項的人有更多時間陪伴親友、承擔責任,而不是留給他們沒有告別的遺憾和痛苦。話題繼續延展。圍繞著這節課的主題「善終」,袁長庚從愛滋病講到疾病的污名化、到如何與長輩談論死亡、支撐自我的價值觀念何以構建。他不時點名讓學生表達觀點,提醒眾人思考:為甚麼說死亡不是純粹的個體事件?

從2017到2021年,袁長庚每年都開設「理解死亡」課程。這門面向全校的社會科學通識選修課沒有教材,內容由袁長庚自己擬定。每期課程裏,袁長庚圍繞生命是甚麼、善終、靈魂、衰老與照護、病痛、葬禮、安樂死、大屠殺、犧牲、自殺等主題,試圖通過對死亡的分析討論,帶學生了解人的處境,釐清日常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觀念。

學生們設計的葬禮。
學生們設計的葬禮。

表演葬禮

袁長庚曾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各自設計故事、場景,表演一場葬禮。上課時袁長庚經常問學生,有沒有經歷過家中老人去世,家裡怎樣處理喪葬,需要哪些步驟和分工。他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和葬禮相關的社區、風俗習慣和歷史都沒有概念,更談不上理解創痛和哀悼。他想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們體驗。

「葬禮」在晚上舉行,教室裡清理出一片空地,關上燈。其中一個小組演繹的是小學生上學時落水身亡,家裡抬著屍體到學校要求賠償的經過。另一名學生布置了一場充滿異教色彩的葬禮,有白色面具、黑色衣服、略顯驚悚的氛圍、大段聽不懂的台詞。

學生們設計的葬禮。
學生們設計的葬禮。

幫助學生嚴肅思考

死亡課的迴響出現在2022年3月,東航MU5735客機墜毀,機上132人全部遇難。上過死亡課的學生秦浩記起了那堂課上的選擇,他覺得上過課後,做選擇不再那麼容易了:死於飛機解體看起來不再輕鬆,患愛滋病也不再那麼難以接受。秦浩說,死亡課彌補了自己死亡教育的匱乏,特別是在疫情和空難發生的當下,會讓人思考這些問題。

空難發生當晚,袁長庚對妻子說,今後打算每隔半年寫一次遺囑。目前他已寫好了第一份遺囑,涉及家庭財產的處置、對老人照護的安排、後事如何處理。回溯「理解死亡」課4年的教學歷程,袁長庚的自我評價很悲觀。「這門課是失敗的」,他說。他即將離開南方科技大學,「去新單位,大概率沒機會折騰這種『不吉利』的通識選修課了。」在以改革著稱的南方科技大學,4年來,袁長庚的死亡課的命運像它的名字一樣,晦澀沉重,走入終點。

袁長庚老師。
袁長庚老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