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投資:俄烏危機勢加快能源轉型

2022-04-26 15:34

施羅德投資亞洲區多元資產管理總監于學宇發表研究報告,今年2月下旬,作為全球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大國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緊張局勢不單擾亂能源供應,更引發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能源價格高企預料將持續一段時間,並勢將進一步推高通脹。因此,該行的經濟分析團隊已將今年的全球通脹預測從去年11月時的 3.8% 上調至4.7%。

事實上,能源轉型在氣候變化的挑戰以及能源短缺的壓力下本已是不可抵擋的趨勢。在去年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全球各地政府已承諾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今後的環境政策亦將朝著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俄烏危機無疑進一步暴露出全球化石燃料供應的脆弱,為具經濟誘因、可靠及潔淨的可再生能源轉型增添一項理據。

不過,能源轉型不會一蹴而就。該行相信,在持續轉型的過程中蘊藏龐大的投資機遇,而且遍佈不同國家和行業分支。因此,該行認為能源轉型作為長線投資主題的價值不變。

政策科技促趨勢發展

若以投資主題劃分的話,能源轉型與「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這項大趨勢可謂息息相關。自今年初起,該行便已對此主題抱持相對樂觀的看法,除了因為各國增加綠色基建財政開支可惠及能源轉型企業前景,行業估值在經歷股價調整後亦已回復至相對合理水平。

隨著科技日益創新,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更可在電池容量及電網技術等領域取得進步的情況下持續下降,為加快能源轉型締造有利環境,並帶來不可多得的長線投資機遇。現時,不少新興市場在履行減排承諾上只是剛剛起步,相信在未來將進行更多投資,特別是建設可再生能源設施,以促進能源轉型。歐盟方面亦勢將繼續收緊碳排放權配額,投資者可留意受此供需帶動的企業。

中國料續撐風電光伏

除了上述市場外,中國在能源轉型主題的潛力同樣不容忽視。作為可再生能源產能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已宣布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轉型目標,包括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以及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當局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以推動國內的綠色低碳發展。

即使中國已是目前風能和太陽能的大生產國,並且有公司已佔據個別行業領導地位,該行認為未來投資潛力仍然可期。為盡快達致低碳經濟的目標,中國關注環保的程度只會有增無減,當局相信亦將在政策層面加強對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支持。

多元配置助應對風險

然而,投資者需要謹記,地緣政治風險的不確定性並未減退,經濟更是趨向滯脹的方向,意味著低增長、高通脹的風險在前。由於組裝發電設備等項目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供應鏈受阻等問題,預料能源轉型相關企業在短期內的成本壓力仍然存在。儘管如此,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經濟吸引力仍在持續增長,加上氣候變化的挑戰已迫在眉睫,可再生能源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想必將佔據相當重要的一席。

在目前多變動且複雜的投資環境下,投資更須靈活地運用多元資產策略,以提高投資組合的防守性。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選股,我們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公司本身的質素,再結合有紀律的方式對可從結構轉型中受惠的公司進行投資部署,要捕捉長遠資本增長機會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