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中企陸續赴美上市 本港新股未有起色
2022-02-21 21:22
中證監去年起加強對華企出海監管,令不少發行人煞停赴美的腳步,年底隨著監管政策開始明朗化,情況稍有好轉,新一輪包括美華國際(MHUA)在內的中企赴美上市潮即將來臨。分析指,市場能否恢復信心,仍要取決於該輪新股上市表現。另一方面,本港新股市場卻未見起色,年初至今的大部分新股,紛以招股價下限定價。內地醫療設備製造商美華國際於上周三(16日)打破僵局,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集資3600萬美元(約2.8億港元),此為去年七月滴滴出行風波,引發中證監嚴打華企出海後,首家成功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 據外電統計,其他中企將跟隨美華步伐,於不久之後展開赴美上市計畫。在去年12月30日至1月28日四周內,已有八家華企先後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上市申請。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去年12月29日的六個月期間,SEC亦僅僅收到八份來自中國公司的上市申請。 有市場人士認為,美華上市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試金石,如美華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順利,可能有助恢復市場信心。然而如果這些新股在掛牌後交易量下降,則中企赴美上市窗口將再次關閉。美華招股價為10美元,上市僅三日股價便累跌18.4%,報8.16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新遞表的八家公司,其集資額均不超過美華,集資額最少的一家,更只有100萬美元左右(約780萬港元),與滴滴出行這種大型上市案相比,更是微不足道。市場人士預計,在中美監管危機下,願意在美上市的中企都會是規模較小、風險較低的發行人;又指即使中國的小型上市案進展順利,規模較大的中國發行人亦仍將保持觀望。 更多華企再度願意尋求境外上市,有賴去年底中證監的一系列公告消除市場的一些不確定性,例如於去年12月24日,中證監公布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相關制度規則,公開徵求意見,表示滿足合規要求便可境外上市。 另一方面,本港新股市場始終未有起色,據彭博報道指,由於中美監管風暴及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年初至今僅有六隻新股登陸本港資本市場,其中有五隻在定價時處於市場範圍底部,即採用以招股價下限定價。相較去年同期情況截然不同,在當時的19宗上市案中,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股份以招股價下限定價。 獨立研究平台Smartkarma的分析師Brian Freitas表示,只要發行人的預期估值與投資者認為資產應得估值不匹配,這種趨勢就會持續下去。他補充說,見到近期一些新股擁有大量基投,這表明「大盤沒有參與」,為了對付這一趨勢,發行人將需要降低其估值預期和招股價。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