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息|首批「疫苗過敏安全門診」求診者 近98%適合接種疫苗

2022-02-16 15:23

研究發現首批因有過敏病歷於疫苗過敏安全門診求診者, 經評估後近98%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資料圖片
研究發現首批因有過敏病歷於疫苗過敏安全門診求診者, 經評估後近98%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資料圖片

養和醫院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在去年2月至6月期間接受疫苗過敏安全評估的個案中,近98%因有過敏病史而被認為可能對新冠疫苗會產生過敏的求診者,經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評估後為適合接種新冠疫苗。該研究在《世界過敏組織雜誌》發表。

研究團隊指出是次研究顯示,新冠疫苗對大部分曾被視為有較高風險會出現疫苗相關過敏症狀的人士均是安全的,而不必要的轉介不但令疫苗過敏安全門診的個案急增,候診者的輪候時間延長,更可導致懷疑有疫苗過敏的人士延誤接種疫苗。就此,團隊建議有關組織從速檢視現行處理懷疑會對新冠疫苗過敏人士的工作流程,包括更新香港過敏科醫學會和衞生署的指引,把「對其他疫苗(或相關輔料)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於接種新冠疫苗的特別注意事項之列表中刪除。有鑑於此,香港過敏科醫學會已更新了其指引。

專家又籲請有關當局盡快規定所有註冊藥物需附有完整的輔料清單。在過渡階段,當局可先列表含有新冠疫苗相關輔料而可能會導致交叉反應的藥物,讓醫護人員以作參考。最後,團隊建議加強基層醫療與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在提供過敏諮詢服務方面的協作,以讓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能專注於為真正對新冠疫苗過敏風險高的患者進行評估與診斷。

是次研究是由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與養和醫院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及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李德康共同領導。研究團隊旨在探討懷疑對新冠疫苗或其輔料會有過敏反應的人士在過敏評估的臨床結果,並分析疫苗接種的有關障礙。

研究在2021年2月至6月期間於養和醫院過敏病科中心及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疫苗過敏安全門診進行,評估及分析首批共1,127 名求診者的可用醫療記錄。

研究結果顯示,經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評估後,接近98%(1,102 名)的求診者均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在獲建議接種疫苗、並於接受過敏評估後可聯絡的求診者中,超過 80%表示他們已經成功接種新冠疫苗,並在接種後沒有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而其餘求診者在研究進行期間暫未接種新冠疫苗。

另外,有25名求診者(約2%)經評估後被建議延遲接種新冠疫苗,當中有21名因有多種未能被歸類的疑似藥物過敏反應,以致未能充分排除他們對新冠疫苗的潛在過敏風險,故被建議暫時不要接種新冠疫苗。其餘4人中,兩名患者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輔料聚乙二醇 (PEG)的皮膚測試結果呈陽性;一名患者對聚乙二醇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BAT)結果呈陽性;另一患者在接種第一針復星醫藥-復必泰疫苗後,被診斷為對疫苗內含的輔料有過敏反應,被建議轉打科興滅活疫苗以完成新冠疫苗接種。

該研究還顯示,男性被建議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較多,而懷疑對藥物過敏的則以女性居多。

李曦表示,曾有過敏性休克或有多種藥物過敏病史,並有哮喘、濕疹、食物敏感、鼻炎或蕁麻疹併發的病史,與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並無關聯。綜合醫學數據,已建議將「過往對非新冠疫苗(或相關輔料)有嚴重過敏反應者」及「多種藥物過敏反應病史」和其他併發的敏感症狀於新冠疫苗接種的「禁忌症」列表和「特別注意事項」中刪除。這與現時英國和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疫苗接種指引準則一致。

李德康指,港島西聯網資料分析顯示,大多數因懷疑有「過敏性休克」病史而被轉介至疫苗過敏安全門診作評估的病人,其實並不符合過敏性休克症狀判斷的準則,而超過一半求診人士其實毋須經由過敏病科專家事先進行過敏評估,便可以直接接種新冠疫苗。為提升評估效率及避免不必要的疫苗接種延誤,期望基層醫療及家庭醫生能按照衞生署及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提供的客觀臨床準則,為有過敏病史患者進行初步評估。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