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三個防疫「樽頸位」港府費思量

2022-02-11 06:49

三個防疫「樽頸位」港府費思量。
三個防疫「樽頸位」港府費思量。

本港疫情失控,每日千宗的確診人數,令醫院、隔離設施、檢測、追蹤工作都不勝負荷,檢測站大排長龍,染疫及密切接觸者無法隔離,追蹤工作追不上,種種落後於疫情形勢的防疫措施及工作,令確診數字不斷飆升,巿民怨聲載道。如何解決多個防疫的「樽頸位」,令港府高層費煞思量。

日前,網上流傳一段錄音,一位男僱主致電衞生署,投訴家中傭工在快速測試中呈陽性,於是根據政府指引到醫院急症室覆診,豈料急症室要求外傭回家等待結果,男僱主大為不滿,質問衞生署,如何保證家中兩小朋友及其他家人不會被傳染,外傭來回過程中不會傳染同路人,衞生署職員都無法回應男僱主的質問,只能重複政府的呼籲。本報今天亦報道一個個案,一名密切接觸者因為沒有被隔離,結果感染了同住姐姐,家中父母及女傭亦極可能染疫。

在疫情嚴峻下,這些個案比比皆是。由於隔離設施不足,無論是初確者又或是可能帶有病毒密切接觸者,未能被隔離,結果就是令到病毒進一步擴散,確診人數更多,醫院及隔離設施更不足,造成惡性循環;檢測及追蹤不到位,未能及早「捉到」染疫人士,同樣未能截斷傳播鏈。

可聘旅遊車司機送初確者

港府官員表示,港府目前亦正針對這三個「樽頸位」,希望能優化資源調撥,補充「缺口」。檢測方面,政府現在的做法是減少強檢次數,將核酸檢測的資源稍為集中於污水檢測含毒量高而又個案多的圍封大廈,同時盡量鼓勵企業及巿民用快速檢測,減少排隊檢測人數。隔離「缺口」問題,據悉港府亦正努力增加隔離設施,其中亞博館仍有空間,同時,改善運輸初步確診及快速檢測陽性人士,減少他們在社區逗留的時間。該港府官員認同,快速檢測呈陽性的覆檢,不應再安排在急症室進行,而應該設立指定覆檢地點,安排專車將覆檢人士送到指定地點;他指出,香港有大量旅遊車和司機無工開,可以聘用這些業界人士,協助運送初步確診者和覆檢者,加快他們進行隔離設施的流程。

至於追蹤工作,港府已加派人手設立三個追蹤工作隊,但隨着確診個案大幅上升,港府內部都承認追蹤工作大幅墮後。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對於設立電子追蹤技術頗有保留,但港府高層內部亦有意見認為,要加快病毒追蹤,設立中央處理的大數據追蹤技術,是無法避免的做法,立法會對此亦頗有共識,現時只看林鄭和創科局局長薛永恒能「頂」到何時而已。

不過,要建立電子追蹤系統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即使三大「樽頸位」得以解決,以目前的病毒傳播趨勢,亦是難以短期內遏制疫情。究竟要採取禁足令等封城措施「速戰速決」,又或是以「持久戰」方式,用現時的防疫措施慢慢捱,似乎才是現在港府高層要進行的策略性決定。

全文刊《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