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環保署發出環評研究概要 要求土拓署進行至少一年生態基線調查
2021-12-24 17:35
環保署今日就「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建議中的填海工程、連接道路及交椅洲人工島上的發展計劃,向土木工程拓展署發出三份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概要。當中要求土拓署須在擬建工程的最終填海範圍及其附近500米範圍內,進行不少於12個月的陸上及海洋生態基線調查,以確認研究範圍內的生境或物種的重要性。
在空氣質素、水動力及水質評估方面,研究概要中亦要求土拓署須確保在最終填海、工程和發展範圍及可能受影響的區域及水域進行空氣質素、水動力及水質模型,以評估擬建工程及其他現存及規劃中發展對空氣質素及水質的累積影響。
此外,因應環諮會及部分公眾意見,研究概要要求土拓署須分階段為中部水域人工島建議中的填海工程、連接道路及發展計劃提交環評報告。此舉可以有系統地評估該三項工程項目的累積影響,及讓環保署、環諮會和公眾有序地審視相關報告。
環保署指,環諮會及部分公眾意見亦關注氣候變化適應力、碳中和、生物多樣性等課題。雖然這些課題並非現行環評條例的範疇,環保署亦已將有關意見轉達土拓署。
環團感失望
綠惜地球表示,環保署未有適當運用權力,要求土拓署提交更詳細項目資料,對此極度失望,形容基建先行將犧牲香港寶貴生態,及現有居民生活環境;又指填海位置,與內地最高保育等級的海域管控單元,最短距離約15公里,認為明日大嶼或違反內地「三線一單」國策。
另外,綠惜地球質疑政府有否就明日大嶼的建造及營運階段做碳排放審計。新發展及將來市民生活釋放的溫室氣體,會否成為2050碳中和目標的負資產,令本來難以達成的碳中和目標徒添難度。
綠色和平則斥責,環保署漠視環諮會、環團及公眾對先做策略性環評,評估多項填海工程所累積的環境影響重要性、及有關應對氣候危機的意見,對土拓署早前「偷步」提交的工程項目簡介照單全收。
綠色和平批評,環保署未有動用權力為環境把關,否決「工程項目簡介」,僅加入「小修小補」要求,例如分階段遞交環評報告以評估累積環境影響,變相縱容「先斬後奏」的做法,喪失為環境把關的專業,恐無法扭轉其對海洋生態的破壞。組織呼籲政府優先發展近2,000公頃棕地,撤回「明日大嶼」,勿為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