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民造星有何不可
2021-11-29 12:00
東京奧運之後,香港掀起一股前所未見的體育熱潮,體壇星將開始獲得商界青睞增加「吸金」機會,趁訓練空檔經常現身商業活動,甚至踩過界出演不少娛樂節目。當然,總有人會覺得「運動員就應該有運動員的樣子」,除了訓練其他事情都不應該做,也不應開拓知名度和其他收入,但是政府經常提及要將體育產業化,如果連社會普及認知都做不到,還如何去談產業?
人的天性都是充滿好奇心的,所以娛樂明星在鎂光燈外的生活顯得格外吸引,C朗拿度、美斯在球場以外的動向也惹人關注,亦可以透過這種場外生活讓公眾覺得明星或運動員更貼地更真實,令相關的人和事更加「入屋」。像是在東奧一戰成名的羽毛球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東奧後獲得各類商業品牌垂青,尤其是謝影雪,從生活用品、化妝品、寵物用品,甚至清潔用品廣告也有她的蹤影,又與鄧俊文參與電視台綜藝節目,在開拓商機保障日後生活之餘,確實也讓公眾對羽毛球運動有更多認識與關注。
體育要進行產業化,首先就要有創造產業鏈的契機,體育娛樂化也可以成為擴大受眾、為發展產業鏈打穩基礎的其中一步。體育明星與娛樂明星一樣可以創造強大影響力,只要分寸把握好,在不影響正常訓練的情況下,體育娛樂化可說是相輔相成。試想想,如果張家朗有一天與姜濤齊齊在維園打籃球宣傳新劇,場面何其吸引?
也正因如此,運動員現在亦逐漸注重形象,以及如何應對傳媒。中國香港綜合搏擊運動總會昨天就與香港體育記者協會合作,為青年運動員舉行傳媒體驗班,學習如何應對不同採訪、拍攝等技巧,不再怯場「口啞啞」,有自信就是建立形象的第一步,也許幾年過後,就輪到他們成為體壇明星也未可知。何子善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