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美恢復理性交流 消弭誤解避衝突

2021-11-18 04:30

  中美元首視像峰會甫結束,兩國隨即宣布放寬記者簽證限制,並成立四個工作組跟進兩國領袖對一些問題的意見,用實質行動加強多個層面的接觸,反映雙方都逼切想改善關係,避免競爭滑向衝突。這是個良好開端,但並未足夠,因美國民眾對華負面情緒是受到輿論導向,雙方須致力推動全面恢復經濟、文化、學術及其他方面的交流,促進相互了解,消除偏見,中美關係才有望重回正軌,不會在懸崖邊緣徘徊。

  設工作組洽商 停媒體戰好開端  

  習拜會雖然未取得重大突破,但從雙方在會議結束後的舉動,可窺見在一些問題上取得進展。中美宣布就媒體問題達成三項共識:雙方將依法依規對等審批新任常駐記者簽證、美國承諾為中國記者簽發一年多次入境工作簽證,並將啟動國內程序解決中國記者簽證停留期問題,而中方亦會給予美國記者對等待遇。

  美國總統拜登更表示,已成立四個工作組跟進一系列議題,細節即將公布,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探討軍控談判的可能性,雙方又責成團隊討論確保世界能源供應和價格,不會危及環球經濟復甦。

  中美先由記者簽證方面入手改善關係,確實是好事,既向對方釋出善意,又結束前總統特朗普啟動的媒體戰,讓身處夾縫的記者可鬆一口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為全面打壓中國,繼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後,更將中國多家媒體定義為外國代理人,要求這些媒體依法註冊為「外國代理人」,公布其與外國政府的關係、相關活動和資金資訊,其後更將中國媒體列為外國使團,要求縮減駐美編制,並將記者簽證停留期縮短至九十天,最後激發兩國對記者作出諸多限制。

  對於雙方馬上着手就一些彼此關注的議題進行後續跟進工作,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形容中美關係已走過關隘,來到懸崖,從這裏可遠眺到兩個不同方向,接下來就取決於雙方選擇哪個方向,而按照兩國元首的承諾進行磋商,是避免競爭滑向衝突。

  推動民間交流 科技磋商減分歧

  惟美國傾向在自己處於較為劣勢的問題上進行磋商,對自己擁有相對優勢的科技則繼續實施「小院高牆」戰略,拖慢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從而保住科技一哥地位,而中國為免被卡脖子,只會積極推動科技自主。雙方在科技上競爭,最終可能導致全球科技出現兩種不同制式,拖慢科技發展進程,嚴重更可能引發令人無法預見的後果。基辛格特別點出,中美在人工智能(AI)陷入競賽,由於人類未必知道每項AI得出的結果背後的理由,只知道是由一系列演算得出,若將AI應用到武器裝置上,由於不涉及人的因素,系統可能作出難以預見的判斷,事態隨時會失控,因此他希望中美能透過科技磋商,管控分歧,避免災難發生。

  除了加強各級官員對話外,中美應設法重啟因特朗普不理性指令而中斷的一切民間交流。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情緒由二〇一七年的四成八飆升至今年初的七成九,而正面觀感同期由五成急跌至兩成,很大程度與特朗普及一些政客肆意抹黑中國有關。故中美有必要促進各層面的民間交流,加深彼此相互了解,消除偏見誤解,讓美國民眾不易被政客的不實言論誤導。

  中美媒體恢復良性接觸只是第一步,雙方還要努力推動官方和民間交流,透過理性對話,管控分歧,讓共存變成共識,令中美關係行穩致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