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歐洲再爆疫啟示 防輸入谷針莫鬆懈

2021-11-08 04:30

  歐洲近日爆疫,再次成為全球疫情震央,這次反彈很大程度與未清零便急於開關、民眾接種疫苗後防疫意識鬆懈有關。本港應引此為鑑,勿因社區清零而掉以輕心,當前仍須嚴防輸入,並積極打針,尤其青少年和長者,以免危及剛與內地取得進展的通關安排。

  急撤防救經濟 疫情再度失控

  世衞日前警告,歐洲感染個案連升五個星期,每日新增確診宗數逼近歷史高位,前周有近一百八十萬宗新症,二萬四千人染疫死亡,比對上一周分別高出百分之六和百分十二,更佔了全球五成九新症和四成八死亡個案,對醫療系統構成極大壓力。若情況持續,估計到明年二月底前,將有五十萬人染疫死亡。

  歐洲疫情大幅反彈,底因有二:其一,疫苗覆蓋率不足,而疫苗的保護力隨時間減弱。除了英國、葡萄牙等九國接種率高逾七成外,其餘歐洲多國都未達到保護屏障門檻,當中許多青少年抗拒打針,在九月復課後又不佩戴口罩和做足防疫,結果德國和英國校園頻頻爆疫,學生染疫後,再將病毒傳染給家人。儘管其父母和長輩大多已接種疫苗,可是他們打針半年後抗體大幅減少,加上變種病毒削弱疫苗的效用,使染疫人數大增。

  其二,歐洲多國在疫情稍緩便急於重啟經濟,英國更自恃接種率達八成六,認為足以建立保護屏障,實行與病毒共存,七月中旬解封大部分防疫措施,結果疫情持續反彈,日均新增逾四萬宗確診,但當局仍堅拒收緊防疫措施,正因為這種寧願病死,也不願餓死的心態,令疫情失控飆升。

  歐洲目前再處於大流行的風眼,感染者與日俱增,隨着聖誕將至,大批留學生準備回港度假,令疫情輸入有潛在上升風險,港府對入境檢疫務必更嚴厲,要做到滴水不漏,由機場到檢疫酒店的每個環節都應再全面檢視,查找還有甚麼地方做得不到位,及早收緊,避免再出現機場工作人員交叉感染、檢疫人士擅自離開檢疫酒店或遭鄰房住客傳染,減少漏網之魚進入社區播毒的風險。

  此外,港府應吸取歐洲爆疫教訓,除了加緊為已完成接種人士補打加強劑,提升抗疫力外,更應設法鼓勵長者和青少年接種疫苗,並考慮盡快為十二歲以下兒童打針。美國、內地、智利和巴林已開始為兒童接種,以色列和歐盟也考慮跟隨,港府應盡早研究相關可行性和安全性。

  宜吸英星教訓 堅守清零路線

  新冠病毒暫時無法消除,怎樣才能控疫,大家都沒有定案,可謂摸着石頭過河,而英國和新加坡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後病例急升,更凸顯清零是較為穩妥的做法。雖然清零要暫時停止跨境人士往還,令經濟受到一定打擊,但至少不會像英國在解封後三個多月大增三百萬宗新症,而新加坡感染個案也在短短三個月內增加兩倍至逾二十一萬宗,染疫死亡人數更增加十一倍至四百八十人,須收緊防疫措施。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所說,外國一放就爆疫,一爆疫就收緊措施,一收經濟就死,其代價遠比清零為高。港府堅持繼續清零的政策,優先與內地通關,是重振經濟的最穩妥方法。

  過往每次疫情都是輸入個案引致,面對歐洲疫情來勢洶洶,英國留學生即將返港,嚴防輸入更要做到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所謂百毒不侵的地步,才有望確保本地社區繼續清零,與內地通關始能有序展開。為免通關功敗垂成,大家須齊心戮力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