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被揭縱容仇恨言論 吹哨者:國會暴亂推波助瀾

2021-10-24 04:30

■一群特朗普支持者一月六日衝擊國會山莊,與執法人員爆發衝突。
■一群特朗普支持者一月六日衝擊國會山莊,與執法人員爆發衝突。

  (星島日報報道)科網巨企facebook的危機加深。facebook前僱員兼吹哨者豪根提呈國會的內部文件顯示,該公司知情且縱容其社交平台上的仇恨言論及不法行為,未盡全力阻止用戶變得極端化,從而加劇政治分歧,對今年一月六日美國國會暴亂一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連員工也看不過眼。繼豪根後,再有另一名吹哨者站出來,指facebook在知情下容忍仇恨和不法活動。

  facebook前產品女經理豪根(Frances Haugen)法律代表向國會提交的公司內部文件,揭露今年一月六日美國國會發生暴亂前,平台上仇恨言論和錯誤訊息多到爆炸,但facebook沒有盡力阻撓。facebook原本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例如阻止群組和專頁改成「停止竊取」(Stop the Steal),減慢陰謀論者連結起來的速度,但直到暴亂當天下午二時許,示威者開始在國會大廈台階上與警察發生爭執,facebook仍然沒採取措施。

  facebook辯稱有拉動一些「操縱桿」,例如限制特定影片被瘋傳和微調演算法。但豪根指出,一些最有效阻止有害訊息傳播的「操縱桿」,在暴力爆發後才實施。根據一份備忘錄,騷亂之後的一項內部評估指出,即使識別出危險的內容,在制定和實施打擊錯誤訊息的緊急措施方面也存在延誤,部分原因是員工要等待facebook政策團隊的批准。

  組織集會和籌款挑戰美國各地大選結果的「停止竊取」組織,在不到四十八小時內有超過三十萬人加入其facebook群組。據文件透露,有三成加入群組的邀請,來自百分之零點三的少數用戶,包括極右翼社運分子亞歷山大(Ali Alexander)和克雷默 (Amy Kremer) 。

  一份標題為「卡洛爾的匿名者Q之旅」的內部研究報告提到,facebook安全團隊二○一九年創設一個名為卡洛爾.史密斯(Carol Smith)的假帳號,作為一個實驗,以研究該平台在散播假資訊和令用戶變得極端化的過程中的角色。「卡洛爾」的背景是「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保守派母親」。facebook系統很快就替這個實際上不存在的人推薦了一連串極端、有關陰謀論的內容,包括力倡陰謀論的極右翼組織「匿名者Q」的文章。演算法在一周內就送上大量違背facebook反仇恨言論、反假消息等規範的內容。分析認為,facebook早知對用戶及社會有害的問題,卻在很大程度上選擇忽視。

  另外,文件也顯示,facebook員工在內部討論區對國會暴亂表達震驚和憤怒。有人寫道:「在國會暴亂後,我們意識到個別非法化團體、版面和口號確實構成了一個有凝聚力的運動。」研究人員慨歎執法「零碎」和「缺乏單一的真相來源」。一人表示:「我努力將自己的價值觀與這裏的工作相匹配,我來這裏是希望改變和改善社會,但我看到的只是萎縮和放棄責任。」

  另外,繼豪根之後,再有一名已經離職的員工充當吹哨者。這名身分保密人士周五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文件投訴facebook。文件敍述由二○一七年起,facebook如何處理俄羅斯被指干預二○一六年美國大選所引起的各種爭議。吹哨者指facebook經理級人員慣常地阻撓對抗失實資訊及其他有問題的內容的工作,擔心這樣做會觸怒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擔心這樣做會趕走網民,從而損害公司利潤。報道引述facebook通訊團隊成員邦茲曾說:「只會是曇花一現。一些國會議員會感到生氣。數周後,他們的注意力便會轉移到別處。與此同時,我們正在地下室內印銀紙,我們不會有事的。」

  邦茲現時在facebook擔任專責通訊事務的副總裁。他周五回應道:「被問及四年前與一名身分不明的人進行的所謂單對單對話,除了空洞的指控外,沒有其他來源,對我來說是第一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