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得志被控煽動案押12月中結案陳詞 專家不同意「光復」語境針對領土
2021-10-19 15:05
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去年涉嫌多次在街站叫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等口號,被控發表煽動文字等共14罪。案件今日在區域法院續審,辯方專家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梁曉姿續接受盤問,引述當年有報章報道「港府打擊水客 光復北區」,故「完全唔同意」「光復」語境針對領土,故收回失去領土一義在其中格格不入。案件押後至12月14日上午結案陳詞。
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盤問梁曉姿,質疑其研究方法使用數據庫工具Google Ngram,只能了解多少人曾於網上搜尋用字,與找尋字句含意不太相關。梁澄清Google Ngram工具只用於顯示字句使用頻率,並非用以尋覓語意。梁再次提到數據庫涵蓋了500萬冊書籍,佔全世界書籍百份之4,陳官反問「噉其他96%呢?」梁解釋數據庫所含書籍數量經已非常龐大,國際上許多大學的所有圖書館書籍經已包含在內。
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指出「光時」口號的基本主張為「要造成將原駐領土從國家分離出去」,梁不同意此為口號基本主張,口號在特定環境下可演繹為將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惟需視乎實際語境用法而定。梁反駁劉報告,指「光復」概念抽象,基本含意有恢復收復之意,惟恢復已亡國家、收回失去領土等只屬詞典例子。周天行引述「光復上水」、「光復東涌」等活動,針對內地水貨客及內地導遊等,故認為「光復」針對內地人,梁不同意,反駁指近年中港不少民生問題相關,故各事件共通之處應為同樣針對社會問題。周天行又引述報告中有受訪者提到上水遭佔領,「畀人踩到上心口」,認為「佔領」用字正是反映失去領土,梁隨即解釋「佔領」應為隱喻,正如受訪者並沒有真的遭人「畀人踩到上心口」。
梁分析同類型活動的海報、事件及回應等,認為收回失去領土一義在其中格格不入,又引述報導「港府打擊水客 光復北區」,故「完全唔同意」「光復」語境針對領土。
梁轉而解釋「革命」基本含意為重大改變,反駁劉指即使在政治意境亦不一定解作「推翻政權」,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施政亦曾提及「革命」,故認為「革命」口號沒有清晰實際政治主張,需視乎搭配詞語解讀。周天行引述「雨傘革命」及「魚蛋革命」2詞,均與暴力違法行為挑戰政權相關,梁解釋指研究顯示2詞均由西方媒體帶起,並非由示威者主張,「冇人噉叫」。梁更引述梁天琦選舉演說,留意到當中交替使用「革命」、「改革」及「變革」,認為「似乎佢分得唔係好清楚(意思)」。
梁闡述研究報告中囊括了報章報道,當中有5名同學老師受訪談及口號理解,證明示威者「睇法可以好唔一致」。陳官質疑報道來自《Voice of America》,何以給予如此比重,梁解釋自己研究同時包含港台及《香港01》等報道內容及學者研究;陳官又指報道中僅提及受訪者為「劉同學」、「譚同學」等不具全名未經查證,質疑受訪者身份真偽,是否姓譚、是否學生、會否「一個人扮五把聲」。梁認同報道不具名不理想,惟「無辦法返返2年前搵人傾偈」,只可引用報道。
梁引用研究指近9成人認為口號具代表性,但僅為空洞符號,無具體含意,故總結指口號語意非常模糊,不同年齡層看法的人均能接受。陳官又質疑學者研究在示威現場抽樣訪問了12000人,但受訪者身份成疑,梁回應指屬一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不清楚受訪者背景。梁交代自己撰寫分析前未曾閱讀警方統計報告,以為無權一覽,但否認自己不能全面評論劉報告,直指劉報告完全欠缺語境分析,又提及示威者同樣有許多情況在沒有暴力事件發生時叫喊口號。
48歲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快必」共被控14項控罪,被控在去年1月17日在大埔海濱公園露天劇場,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及發表煽動文字;在去年1月19日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去年5月24日在崇光百貨對開舉行或召集未經批准公眾遊行、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拒絕遵從或故意忽略遵從獲授權人員作出的命令及發表煽動文字;及在去年3月至7月的多次九龍街站中,5項發表煽動文字、1項在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行為和1項串謀發表煽動文字。
法庭記者:陳子豪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