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包裝熒光棒等塑膠研規管
2021-10-01 05:30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近年推出多項「走塑」措施,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日宣布,將就提出規管「非必要」、「難以回收」的六大即棄塑膠,即網購塑膠包裝、熒光棒、酒店派發的洗漱梳妝用品等收集意見,預計明年第一季向政府提交建議。公眾諮詢亦將收集市民對膠袋徵費意見,包括上調至甚麼水平才能推動減少用膠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若公眾期望盡快推行相關措施,相信立法時間表可以調節。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日公布的「管制即棄塑膠」的公眾參與文件中建議,要規管「非必要」及「難以回收」的即棄塑膠,其中包括盛載水果、蔬菜、雞蛋、肉類等本地產品及零售包裝,本地物流及網購的包裝膠膜、泡泡紙,由酒店提供的牙刷、牙膏、沐浴等洗漱用品、熒光棒、充氣打氣棒及禮品包裝等節慶產品,以及其他如雨傘袋、塑膠棉花棒,在零售點出售的即棄餐具例如進食用具、攪拌棒、飲管和碟等。
諮詢將要求市民就管制期、規管收費、生產者責任制、自願性加強回收,以及使用替代品、業界約章等表達意見,諮詢期至本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預計明年第一季向政府提交建議,期望最快在三年後推出短期措施,並於五年後推出長期措施。
林正財認為,本港若要達致整全塑膠策略,目前需規管較零碎、非單一產品,希望公眾參與文件能做到「包底」作用,爭取在明年第一季向政府提交委員會意見,又期望得到市民支持。
政府早在二○一九年提出研究調高塑膠購物袋收費由五毫加至一元,以增加減廢誘因,但後來受經濟影響而暫緩討論,今次諮詢再次提出,包括是否調整收費水平、取消豁免承載冷凍物品的膠袋收費,而選項的「最低收費」將由一元起跳,列出的最高金額則為兩元。
環團綠惜地球認為,雖然諮詢建議同時管制多項即棄塑膠,但未有提及每種塑膠類別的使用上限、減量目標或回收目標,而且只規管本地產品,但本港有大量進口貨品,認為立法和執法應更加進取,又期望政府最快三至五年內全面落實管制措施。該會又認為應盡早檢討膠袋收費水平,按目前物價水平,建議將收費調升至兩元,以增加阻嚇力。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以一條法例涵蓋多項即棄塑膠,在立法及執行時間上有好處,期望不同行業可開始尋找替代品,又認為減少使用即棄塑膠是全球趨勢,相信市民不會太抗拒。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