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藝團到灣區表演 擴發展空間
2021-09-27 04:30
(星島日報報道)「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政府會就規劃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持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香港不乏高水平的表演人才,惟本地演出場地不足,藝團往往只能表演兩三場,不合符成本效益。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巿場龐大,與香港往來交通方便,未來區內有文化產業硬件相繼落成,正好可以在讓香港的藝團,在短期內有空間前往內地不同城市表演。
徐英偉以戲曲中心為例,指藝團以香港為基地,在本地表演後再到內地不同省市演出,最後再回港。若藝團在內地演出成功,更可吸引當地居民來港旅遊。他期望自己能借下月出訪大灣區的機會,在文化範疇探索兩地更多合作的空間,以「政府對政府」(G2G)模式先打通後勤工作,「例如錢銀交收、賣票」。
民政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文化)余懷誠補充,受政府恆常資助的「九大」藝團一直與內地院線有合作,例如香港話劇團的戲寶《德齡與慈禧》能搬到內地上演,而且,疫情下香港表演者雖難往內地演出,亦可與內地劇團合作,「香港出劇本,內地出演員」,相信這種合作形式日後在大灣區會大有發展空間。
其他規劃措施包括加強與海外著名文化機構關係,局方指康文署轄下博物館一直與海外進行高水平展品交流,例如現時沙田文化博物館正展出由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外借的的俄羅斯皇家珍品,顯示其他文化機構對香港博物館的管理和推廣有信心。
徐英偉強調,香港絕非文化沙漠,要發展文化產業,除了政府投資,也須社會及商界同步投資,「全世界成功的藝術表演,商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政府的資助計畫一直鼓勵商界投放參與,「我非常期待看到香港未來在文化方面還有多大空間。」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