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緊張疫情歧視 華裔參選人數減半
2021-09-20 04:30
(星島日報報道)今屆加拿大大選,華裔參選意願落入低潮,全國約二十人參選,比起上屆全國有四十一名華裔參選,減少一半。在華裔密度最高的大溫哥華地區,本屆僅八名華人參選,比起二○一九年的十三人和二○一五年的十二人都少。
大溫哥華地區華人約五十萬,約佔人口比率二成一,但大溫地區有二十四個國會議席,從二○一九年選舉來看,僅有關慧貞、黃陳小萍和趙錦榮三名華裔國會議員當選,華裔國會議員的比率僅百分之十二點五,遠遠落後於人口比率。
華人參政的熱忱似乎並未趕上人口增長比例。卑詩大學亞洲學系教授丘慧芬分析稱,一是中加關係低迷,二是疫情令種族歧視問題惡化,都令華裔對政治卻步。丘慧芬說,兩個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斯帕弗仍被關押在中國,同時孟晚舟案仍在法庭審理中,三個人衍生出的中加外交困境未解;加上維吾爾族和香港問題,任何一個出來競選的華裔,都免不了要面對選民質問關於中國的棘手話題,該怎麼回答或許令一些人感到不適,寧願能避則避、少染政治。
「身分認同」令一些候選人感到無奈。史蒂夫斯頓—列治文東選區的候選人趙錦榮(Kenny Chiu),在選舉中遭到了華人圈某些人的猛烈攻擊。因為今年春天趙錦榮在國會提出《外國影響註冊法》的私人法案,微信圈中許多文章稱趙錦榮是「反華分子」,稱他提出的法案會「使任何和中國有聯繫的個人或團體,都有可能被認為是中國政府代言人而被要求專門登記,將影響大陸移民的言論自由、社團活動,對加中經濟文化科技交流,起到十分負面的影響。」
趙錦榮說:「將身分政治化是令人遺憾的,標籤男女和族裔,都是不必要的。」第一次參選的本拿比南選區的黃翠玲(Brea Huang Sami)卻不覺得「身分認同」是個包袱。她十六年前從中國移民到加國,儘管這次遇上中加外交爭拗的敏感時刻,她仍毅然參選。她說:「因為疫情下我更感受到安全與和諧社區的重要性。」她稱在敲門拜票過程中,並沒有因為自己來自中國的背景而遭遇異樣眼光,也沒有人挑戰她對加拿大的忠誠。
華裔投票促進會召集人王立則說,儘管本國奉行多元文化、種族平等,但歧視的種子一直存在社會的某些角落裏,這次疫情助長其發展壯大,一些針對華人的歧視事件屢屢發生。「過去就有人稱炒房的都是華人,甚至還有說洗錢的也有中國政府勢力參與等,似乎華人任何舉動都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都有人刻意說成是政治問題,那就真的太糟糕了。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一種隱形的歧視和打擊,會讓許多優秀的華裔不願出來參政。」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