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中小學生肥胖比率急升

2021-09-03 04:30

鍾偉雄(左)認為,數據響起警號。
鍾偉雄(左)認為,數據響起警號。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下學生停課,兒童和青少年較少外出,連帶飲食和生活習慣產生轉變。衛生署過去五年的數據顯示,學童的肥胖比率和視力問題在疫情下都有上升趨勢,其中四歲小童的肥胖比率升幅超過七成。專家建議學生要增加體能活動的時間,使用電子屏幕要配合休息,亦提醒家長要注意學生的均衡飲食。

  衛生署比較出席健康檢查的四歲小童、小一、二學生以及中一學生的超重及肥胖率,發現他們在疫情期間的肥胖比率,比疫情前的情況有顯著上升。四歲小童的升幅最大,肥胖比率由二〇一六年的百分之二點七上升至去年的百分之五,升幅超過七成;初小學生亦由百分之十二點九上升至百分之二十點二;中一學生的升幅最小,升一成三。

  疫情期間兒童的視力健康亦受到影響,衛生署發現四至五歲小童在視力普查中需要接受屈光檢查的比率明顯上升;需要轉介到眼科專科診所跟進的比率,由二〇一六年度的百分之八上升至百分之十三點六,小一生佩戴眼鏡的比率亦由過去四個學年的百分之十一,升到上學年的百分之十四。

  另外,衛生署八月底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六百六十名中、小學生在疫情期間生活習慣的轉變,發現他們的體能活動次數對比疫情前均減少超過五成;戶外活動次數方面,中學生減少六成半,小學生的次數更減少超過七成。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鍾偉雄指,學生反映戴口罩感到辛苦,寧願留在家中,然而家中運動空間不足,故活動次數明顯減少。鍾偉雄建議,青少年可將體能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做家務消耗能量。他補充,家長可舉辦家庭遊戲,「小朋友自己做(運動),動力小一點」。

  調查亦顯示,小學生攝取高熱量食物的比率增加,疫情期間家長多和子女進行親子烹調,鍾偉雄指家長可能沒注意烹調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兒童吸收過多熱量。衛生防護中心中央健康教育組高級營養師關淑瑩建議,家長在煮食時注意烹調方式、食物搭配以及減少使用現成醬料;進行親子烹飪時可參考「有營食肆」網站上的健康食譜。針對學童的視力問題,鍾建議學生在使用電子屏幕時,要留意距離,配合適當休息。

  鍾偉雄指,疫情期間衛生署的健康服務未完全恢復,承認數據不全面,但他認為數據響起警號,只要其他學生在疫情期間都有以上習慣,亦會有影響。他指出,兒童時期的肥胖會增加成年後出現肥胖問題的機會,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亦會提高,建議家長和學童及早適應,調整習慣,防止情況持續惡化。他亦期望疫情穩定後,防疫措施減少,可以舒緩兒童健康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