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夥科大將科研市場化 PureLiving女當家研港產啤酒天然酵母

2021-07-23 07:45

PureLiving行政總裁何寶琪與科大團隊研發本地首款天然酵母,並與釀酒廠合作推出新口味啤酒。盧江球攝
PureLiving行政總裁何寶琪與科大團隊研發本地首款天然酵母,並與釀酒廠合作推出新口味啤酒。盧江球攝

化學工程,一個驟聽只存在於實驗室內的名詞,要衝出象牙塔,「落地」成為生活必需品絕不容易,化工系出身、又有營商經驗的Pure Living行政總裁何寶琪擅於搭橋鋪路,助學府研究成果商品化,再推出市場。由代理光碟溶劑到自家製熔噴布,再到最新研發本港首款天然酵母供應予釀酒廠,何寶琪推銷各式產品的成功之道在於四出「敲門」,敢厚着臉皮帶新產品上門,「敲門失敗其實無損失,要客人肯理你,最重要是用心待人,獲他人信賴才是公司最大價值。」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港急撲口罩,本地化工企業Pure Living於年中研發首台港產熔噴布機,一條龍自家生產口罩,力證「香港製造」的可行性。一年過去,Pure Living行政總裁何寶琪接受專訪時透露,公司去年底已停產熔噴布與口罩,部分熔噴布機更售往韓國及杜拜。但公司的步伐未有停下,他們最新與本地釀酒廠及酒吧合作推出手工啤,釀啤酒中的天然酵母,就是由Pure Living與香港科技大學的團隊合力研發。

讀化工出身 強調科研不離地

  熔噴布與酵母,兩件看似毫不相干的產品,對何寶琪而言都是化學工程的產物,「其實釀酒都是化學工程的專科之一」,出身化工系的她,不時與各大學的教授開會,探討學府中的研究有無商品化的潛力,「科研也不能太離地,見到市場趨勢覺得手工啤有商機,故選此項目。」

  釀酒廠多採購市面已有的人工酵母,但何寶琪認為人工酵母較千篇一律,若要改變啤酒的口感,需從原料入手,故研究團隊着手在科大校園範圍揀選近四十種植物,逐一測試培養為酵母的可行性,經過一年、歷逾千次測試後,終提煉出合用的酵母:「我不是食評家,但這種啤酒入口的清香難用詞彙形容。」首次有本地釀酒原材料可選,令釀酒廠採購更簡單,穩定性更高,目前已有數間釀酒廠有意合作。

  推新產品講求時機,何寶琪坦言,停造口罩是因為港人需求已轉變,「我們的專才不止於將三塊布『啤』成口罩,善用科技可做得更遠。」今次推手工啤亦是回應大眾需求,「我自己很愛飲啤酒,今次是開心的項目,社會現時亦很需要快樂。」

何寶琪強調產品需符合大眾需求,故在社會需要快樂的當下研發啤酒酵母。盧江球攝
何寶琪強調產品需符合大眾需求,故在社會需要快樂的當下研發啤酒酵母。盧江球攝

代理光碟溶劑 自家製熔噴布

  化工一詞看似離地,但其實廣見於日常生活用品,如護膚品、洗頭水、食品等。何寶琪不時向大學教授了解他們的研究項目,探討市場對其項目的需求,既有化工專業知識,又有營商經驗的她亦成為貫穿商界與學術界的橋梁,助研究得以商品化並推出市場,「其實做研究,最想是後世可以用得到。」幫教授衝出象牙塔?「無錯,可以這樣說。」

  何寶琪大學畢業後曾短暫打工,自覺不適合日復日留在實驗室,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創業,業務範疇廣,先後代理CD及DVD溶劑,為政府、化驗所及醫院提供檢測產品,至去年生產熔噴布和口罩,發展至本月推出天然酵母啤酒。要推銷各式產品,她直認秘訣在於四出敲門,「由找化工原料到做零售,我完全是『敲門黨』來的。」

  初出茅蘆的何寶琪先從台灣購入CD溶劑到香港,知悉廠方代理美國生產的實驗室用試劑,萌生做代理的念頭,遂直踩到美國登門拜訪:「他們第一下覺得:『O靚妹唔好玩啦!』之後建議我回港賣化妝品。」二十三歲的她並未氣餒,其後再接再厲叩門多兩次,終拿下該試劑的香港總代理,「敲門失敗其實無損失。」

擅長四出敲門取信於客

  何寶琪亦曾挨家挨戶致電化工廠商,只為取得溶劑代理權,「當年於廣州書城連續坐了三日,翻閱《全國化工公司名錄大全》,抄下全國廠商電話逐家致電查詢。」這股毅力為她爭來代理權,到後期更投資該廠商,由她提供建新廠所需的蒸餾塔,在CD轉為DVD的時代,賺到第二桶金。

  有敲門的衝勁,更要待人以誠,「我作為CEO拿着口罩去日本城敲門,算有誠意吧!」何寶琪認為,最重要是以客人的角度出發,想其所想,盡量滿足他們的顧慮,「科學的人,一定不會利潤先行。」她深明他人信賴才是公司潛力所在:「教授信我們才主動分享研發成果,客人也是我們好朋支,獲其信賴是公司最大價值。」

  創業難,守業更難,何寶琪多年來有過不少機遇,如從台灣引入CD溶劑後,九九年台北地震,當地溶劑未能運來香港,全港十家CD廠紛轉向何取貨;又如代理DVD溶劑後,○三年爆發沙士,加上有主要供應商遇祝融未能供貨,「當時每公斤溶劑價格由八美金升至八十美金,相當誇張。」抓緊這些機遇後,她隨時代的步伐,一步步走到今日,「關鍵在於吸收經驗後,不斷變通,與時並進。」

港生產地租高昂 大灣區可助落實科研

  本地化工產業仍停留在研發階段,何寶琪承認在香港生產的限制在於地租高昂,但大灣區可助科研概念落實成產品。

  何寶琪指,本港大學每年培育不少化工化學系畢業生,表現相當出色,有一定的人才,大學團隊亦持續有各種研發項目,但若要在香港生產有很多限制,最大問題是地租太貴,令生產變得不划算。有見現時本港與內地聯繫愈見緊密,她相信若能走入大灣區,可助本港的科研想法落實,變成產品再推出市面。

  部分不佔地方的化工產物,如釀製啤酒的天然酵母,則有較大機會在港發展,何寶琪透露每五公斤的酵母,每月足夠釀製一萬支啤酒,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本地產業。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