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夥科大将科研市场化 PureLiving女当家研港产啤酒天然酵母

2021-07-23 07:45

PureLiving行政总裁何宝琪与科大团队研发本地首款天然酵母,并与酿酒厂合作推出新口味啤酒。卢江球摄
PureLiving行政总裁何宝琪与科大团队研发本地首款天然酵母,并与酿酒厂合作推出新口味啤酒。卢江球摄

化学工程,一个骤听只存在于实验室内的名词,要冲出象牙塔,「落地」成为生活必需品绝不容易,化工系出身、又有营商经验的Pure Living行政总裁何宝琪擅于搭桥铺路,助学府研究成果商品化,再推出市场。由代理光碟溶剂到自家制熔喷布,再到最新研发本港首款天然酵母供应予酿酒厂,何宝琪推销各式产品的成功之道在于四出「敲门」,敢厚着脸皮带新产品上门,「敲门失败其实无损失,要客人肯理你,最重要是用心待人,获他人信赖才是公司最大价值。」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港急扑口罩,本地化工企业Pure Living于年中研发首台港产熔喷布机,一条龙自家生产口罩,力证「香港制造」的可行性。一年过去,Pure Living行政总裁何宝琪接受专访时透露,公司去年底已停产熔喷布与口罩,部分熔喷布机更售往韩国及杜拜。但公司的步伐未有停下,他们最新与本地酿酒厂及酒吧合作推出手工啤,酿啤酒中的天然酵母,就是由Pure Living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团队合力研发。

读化工出身 强调科研不离地

  熔喷布与酵母,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产品,对何宝琪而言都是化学工程的产物,「其实酿酒都是化学工程的专科之一」,出身化工系的她,不时与各大学的教授开会,探讨学府中的研究有无商品化的潜力,「科研也不能太离地,见到市场趋势觉得手工啤有商机,故选此项目。」

  酿酒厂多采购市面已有的人工酵母,但何宝琪认为人工酵母较千篇一律,若要改变啤酒的口感,需从原料入手,故研究团队着手在科大校园范围拣选近四十种植物,逐一测试培养为酵母的可行性,经过一年、历逾千次测试后,终提炼出合用的酵母:「我不是食评家,但这种啤酒入口的清香难用词汇形容。」首次有本地酿酒原材料可选,令酿酒厂采购更简单,稳定性更高,目前已有数间酿酒厂有意合作。

  推新产品讲求时机,何宝琪坦言,停造口罩是因为港人需求已转变,「我们的专才不止于将三块布『啤』成口罩,善用科技可做得更远。」今次推手工啤亦是回应大众需求,「我自己很爱饮啤酒,今次是开心的项目,社会现时亦很需要快乐。」

何宝琪强调产品需符合大众需求,故在社会需要快乐的当下研发啤酒酵母。卢江球摄
何宝琪强调产品需符合大众需求,故在社会需要快乐的当下研发啤酒酵母。卢江球摄

代理光碟溶剂 自家制熔喷布

  化工一词看似离地,但其实广见于日常生活用品,如护肤品、洗头水、食品等。何宝琪不时向大学教授了解他们的研究项目,探讨市场对其项目的需求,既有化工专业知识,又有营商经验的她亦成为贯穿商界与学术界的桥梁,助研究得以商品化并推出市场,「其实做研究,最想是后世可以用得到。」帮教授冲出象牙塔?「无错,可以这样说。」

  何宝琪大学毕业后曾短暂打工,自觉不适合日复日留在实验室,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创业,业务范畴广,先后代理CD及DVD溶剂,为政府、化验所及医院提供检测产品,至去年生产熔喷布和口罩,发展至本月推出天然酵母啤酒。要推销各式产品,她直认秘诀在于四出敲门,「由找化工原料到做零售,我完全是『敲门党』来的。」

  初出茅芦的何宝琪先从台湾购入CD溶剂到香港,知悉厂方代理美国生产的实验室用试剂,萌生做代理的念头,遂直踩到美国登门拜访:「他们第一下觉得:『O靓妹唔好玩啦!』之后建议我回港卖化妆品。」二十三岁的她并未气馁,其后再接再厉叩门多两次,终拿下该试剂的香港总代理,「敲门失败其实无损失。」

擅长四出敲门取信于客

  何宝琪亦曾挨家挨户致电化工厂商,只为取得溶剂代理权,「当年于广州书城连续坐了三日,翻阅《全国化工公司名录大全》,抄下全国厂商电话逐家致电查询。」这股毅力为她争来代理权,到后期更投资该厂商,由她提供建新厂所需的蒸馏塔,在CD转为DVD的时代,赚到第二桶金。

  有敲门的冲劲,更要待人以诚,「我作为CEO拿着口罩去日本城敲门,算有诚意吧!」何宝琪认为,最重要是以客人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尽量满足他们的顾虑,「科学的人,一定不会利润先行。」她深明他人信赖才是公司潜力所在:「教授信我们才主动分享研发成果,客人也是我们好朋支,获其信赖是公司最大价值。」

  创业难,守业更难,何宝琪多年来有过不少机遇,如从台湾引入CD溶剂后,九九年台北地震,当地溶剂未能运来香港,全港十家CD厂纷转向何取货;又如代理DVD溶剂后,○三年爆发沙士,加上有主要供应商遇祝融未能供货,「当时每公斤溶剂价格由八美金升至八十美金,相当夸张。」抓紧这些机遇后,她随时代的步伐,一步步走到今日,「关键在于吸收经验后,不断变通,与时并进。」

港生产地租高昂 大湾区可助落实科研

  本地化工产业仍停留在研发阶段,何宝琪承认在香港生产的限制在于地租高昂,但大湾区可助科研概念落实成产品。

  何宝琪指,本港大学每年培育不少化工化学系毕业生,表现相当出色,有一定的人才,大学团队亦持续有各种研发项目,但若要在香港生产有很多限制,最大问题是地租太贵,令生产变得不划算。有见现时本港与内地联系愈见紧密,她相信若能走入大湾区,可助本港的科研想法落实,变成产品再推出市面。

  部分不占地方的化工产物,如酿制啤酒的天然酵母,则有较大机会在港发展,何宝琪透露每五公斤的酵母,每月足够酿制一万支啤酒,有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本地产业。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