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科目課時「減半」 教局強調非硬性指標

2021-05-06 07:57

教育局強調優化後的核心科目課時「減半」並非硬性指標,學校應按學生及校本情況調整,不應「一刀切」。  資料圖片
教育局強調優化後的核心科目課時「減半」並非硬性指標,學校應按學生及校本情況調整,不應「一刀切」。  資料圖片

高中核心科目課程優化,最多可騰出約一百至二百五十小時課時,四科可調整至佔總課時一半。教育局昨強調非硬性指標,學校應考慮學生的個別學習需要;對於有團體質疑當局不容學校把課時調撥至語文科,當局批評做法偏離優化措施原意,未必最有效,強調即使同級學生,語文及數學科的課時不應「一刀切」地相同。

教育局昨就高中核心科目優化安排,在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撰文(詳見F2)。對於學界有意見質疑,為何不建議學校把釋出課時調撥至核心科目,對語文科學習能力較遜的學生加強訓練,當局解釋,優化方案的精髓是給予學校彈性和空間,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即使校內同一級的學生,他們於語文及數學科的課時也不應『一刀切』地相同」,指建議偏離優化措施原意,也未必是最有效。

  當局續指,學校應反思學習是否只限於正規課堂,如學生需要額外的語文支援,可採用多元適異策略,包括跨課程閱讀、語文活動、針對性的短期課程、拔尖保底班、聯課活動等,提升整體的語文學習氛圍,而非「一刀切」把課時調撥。當局強調,優化方案落實後,各校校情及學生情況不一,沒有適合所有學校、簡單而劃一的量化「指標」,換言之,核心科目課時「減半」並非硬性指標。

正編訂公社科指引

  當局又批評有學校把數學延伸部分(M1及M2)安排課後進行,加重師生負擔,窒礙學生全人發展及培養多元才能,建議學校應把課程列入常規課程時間表內。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回應指,當局應「走多幾步」,就如何評估各科可釋出的課時、如何善用等,提供指引及方案,包括列明中文科釋出課時,須用作學習中國文化及中史,「學校可從相關方案入手,再按校情及學生能力修訂執行細節。」

  另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九月將逐步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迄今只有課程綱要,而未有具體內容。教育局指,正與考試及評核局編訂「課程及評估指引」供教師參考,而率先教授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題,現時當局提供的教學資源,以及官方機構提供的參考資料,均相當豐富,有信心教師能安排及處理。

《星島日報》教育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