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批政府把關廢塑膠失敗 令港淪為「垃圾貿易自由港」

2020-12-31 14:54

楊日輝批評,香港淪為發達國家處理塑膠垃圾的「白手套」。綠惜地球提供
楊日輝批評,香港淪為發達國家處理塑膠垃圾的「白手套」。綠惜地球提供

香港一直是全球廢塑膠的重要集散地,近日更遭國際刑警及規管跨國有害廢物的《巴塞爾公約》轄下工作小組點名批評,指其非法轉運廢品至東南亞地區。公約亦首度將廢塑膠貿易納入管制,並於2021年1月1日生效。有環團促請環保署和海關務須做好把關,擔心香港會繼續背負「垃圾貿易自由港」的惡名。

綠惜地球稱,美國一直是香港最大的廢塑膠的來源地,今年首10個月便進口68000公噸廢塑膠,佔本港總進口量的25%,惟美國是公約中唯一非締約國的發達國家。

國際刑警於今年8月發布報告 《戰略分析報告:自2018年1月以來全球廢塑膠市場的新犯罪趨勢》曾點名香港參與其中。報告指,中國於1992年至2018年間,進口全球45%的廢品,當中國在2018年禁止進口「洋垃圾」後,雖令本港轉口量大跌逾8成,惟東南亞等地卻成為新「垃圾場」。綠惜地球翻查聯合國資料,發現香港在2019年,分別是越南和泰國、菲律賓的第二及第三大廢塑料來源地。

報告又指出,全球廢塑膠貿易額由2016年348億美元,預計會大幅增長至2022年的500多億美元,並成功吸引不法分子加入,近兩年非法廢品運輸量有明顯增長,並透過自由港等轉口地偽裝成廢品來源地,再運往東南亞等地區。2019年馬來西亞入口7個裝載塑膠垃圾的貨櫃,便是經香港轉口,以掩飾貨物是來自比利時。

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楊日輝批評,有關部門把關不足,令香港淪為發達國家處理塑膠垃圾的「白手套」,指「香港並非全是全球塑膠垃圾來源地,因沒把好關,接二連三遭國際社會指責,更醜出國際。」

馬來西亞仁嘉隆鎮塑膠垃圾。綠惜地球提供
馬來西亞仁嘉隆鎮塑膠垃圾。綠惜地球提供
馬來西亞仁嘉隆鎮塑膠垃圾被燒毀。綠惜地球提供
馬來西亞仁嘉隆鎮塑膠垃圾被燒毀。綠惜地球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