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屯門環保園擬增紙漿生產設施 冀2024年前運作

2020-11-25 12:51

環境及自然保育環保藍圖方面,《施政報告》中提到,為使本地廢紙回收出路更多元化,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推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及計劃在屯門環保園招標以設立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招標,紙漿生產設施在2024年或之前開始運作。

特首林鄭月娥指,最新的廢紙回收製漿技術,好處是令用地更具效益、更節省能源和營運成本,而紙漿成品一般不受進口限制,因此更切合本港情況和更有效地轉廢為材。

報告提及,近10年,政府撥款超過470億元,推行各項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措施、推廣電動車船,以及引入創新轉廢為能和轉廢為材設施,以協助減廢減碳;而兩家電力公司在上個及今個發展計劃中,10年間投放於減碳的主要項目合共約390億元。林鄭月娥指,正按着《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邁向相比2005年基準年減少65%至70%碳強度的2030年目標。事實上,香港的碳排放量已在2014年達峰,人均碳排放峰值為6.2公噸,2018年人均碳排放降至5.4公噸,相較2005基準年下降約36%。社會上有普遍期望,香港要進一步深度減碳。

林鄭月娥又指,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國家主席習近平較早時在聯合國發言,表明中國會努力爭取在2030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承諾,深受各地政府和國際環保組織歡迎。在香港,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剛就長遠減碳策略向特區政府提交報告,宣布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達此目標,政府會在明年年中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

她又指,會研究各種減碳方法,包括探索不同零碳能源和減碳技術、提高新建和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推動零碳車輛和綠色運輸,以及興建具規模轉廢為能設施等。為緩減實現碳中和的成本,需要透過更嚴格的能源效益標準等方法來減省能源需求,並且推動社會各界全力配合,實行低碳生活和經濟轉型。政府亦會發展綠色金融以增加有助減碳的投資,建構低碳和更具氣候變化抵禦力的經濟體系,以及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