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淨化新方法 助消除藥物副作用
2020-05-20 08:48
浸會大學學者研發一種淨化藥物的新方法,通過轉動設置於納米結構製作儀器內的基板,控制藥物分子的手性(chirality),從而消除會令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手性分子,為日後大量生產更為純淨、低成本和安全的藥物,提供一個具備高效流程和更環保的方案。是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科學雜誌《自然化學》。
許多化學分子分「左手性」和「右手性」兩種結構,有着相同的分子式,但原子空間排列方式不同。大部分醫藥含有數量均等的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即常見的「外消旋藥」,其中一種手性分子可治療特定疾病,但另一種或會有不良副作用。
控制分子手性
浸大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帶領包括四川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及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一種全新的宏觀方法,採用納米材料製造技術,在一塊基板上製造出金屬納米彈簧,當基板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時,便會分別製造出右手性及左手性的金屬納米彈簧。之後再使用紫外光引發化學反應,令吸附在金屬納米彈簧上的「2-羧酸」(AC)分子進行化學反應,形成與手性藥物相似的手性分子產物。
如果AC分子吸附在右手性金屬納米彈簧表面,會優先產生右手性分子產物,反之吸附在左手性的金屬納米彈簧表面,便會優先形成左手性分子。換言之,基板旋轉的方向決定了金屬納米彈簧的手性,進而可靠地決定所生產的分子的手性。黃陟峰指出,這種方法可方便輕易地製造出只有左手性或右手性的單一對映體藥物,將有助消除許多藥物的不良甚或是致命的副作用,為日後大量生產藥物提供一個具備高效流程、低成本和使用循環物料的方案。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