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會定位追蹤鷺鳥習性 證有小白鷺全年留港棲息

2020-03-05 14:18

戴上「定位追蹤裝置」的小白鷺。Chung Yun Tak/香港觀鳥會圖片
戴上「定位追蹤裝置」的小白鷺。Chung Yun Tak/香港觀鳥會圖片

香港觀鳥會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研究鷺鳥的移動習性,發現4隻於新界西北魚塘捕捉的小白鷺戴上追蹤器接近一年,其中兩隻具季節性遷徙習性的小白鷺以安徽省合肥市為繁殖地,另外兩隻小白鷺則全年留港,夏天時仍會留在后海灣的天然泥灘及魚塘棲息和覓食,但4隻小白鷺在冬季都會回到新界西北魚塘棲息,證實保護后海灣的魚塘生境對小白鷺及其他水鳥的生存甚為重要。

香港觀鳥會獲漁農自然護理署批准,於2017年底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鷺鳥的移動習性,共為15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指,該款追蹤器採用太陽能運作及需要人力回收數據,重12克,佔小白鷺體重3%以下,每天可記錄12個GPS位置,而小白鷺的體重必須有400克或以上。15隻戴上追蹤器的小白鷺中,有8隻記錄超過30天的GPS位置。彭俊超又指,是次研究正好顯示小白鷺會於冬季返回魚塘生境棲息,鷺鳥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十分高,保護魚塘濕地極為重要。

該會研究員在2018年1月29日為4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其中兩隻分別於同年3月底及5月初開始遷徙,飛行3天,跨越1000至1200公里抵達安徽省合肥市附近一帶的農地,分別於繁殖地停留29天及122天。其中一隻逗留在合肥市不足一個月,推斷可能繁殖失敗,其後再轉移到其他濕地覓食棲息。另一隻停留達4個月,估計能夠成功覓得配偶,並經歷築巢、孵蛋及育雛等繁重工作。其後再回到香港的后海灣度冬,並在魚塘濕地一帶生活近240天。

另一隻小白鷺則自2018年初至2019年底均沒有離開香港,活動範圍完全圍繞后海灣一帶的泥灘和魚塘,範圍由南生圍、米埔自然護理區至深圳灣紅樹林,除了顯示部份小白鷺是全年留港棲息的留鳥,更反映后海灣一帶的濕地擁有豐富資源及食物,是鷺鳥棲息、覓食、晚棲及繁殖的重要生境。

Chung Yun Tak/香港觀鳥會圖片
Chung Yun Tak/香港觀鳥會圖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香港觀鳥會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