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摧毀文化的果報
2020-01-04 10:05
民陣最近的遊行,又演化成為暴力事件,行使暴力之人永遠是躲在大量「和理非」身後,悄悄現身,進行襲擊。當日最觸動人心的是暴徒在中環滙豐銀行總行前的銅獅像身上淋紅油、貼黃符,並淋上易燃液體,放火焚燒。看見銅獅Stitt燒出熊熊大火,令人非常心痛。
暴徒這樣做,主要是抗議滙豐配合政府調查「星火同盟」的七千萬元存款,目的是恐嚇商戶不可以與政府合作,否則必將遭到暴力報復,「裝修」臨門。
看着焚燒滙豐銅獅的烈火,心中不禁想起二○○一年塔利班在阿富汗炸毀巴米揚大佛的畫面,那種毀滅文化的感覺,令人記憶猶新。塔利班原本是阿富汗坎達哈地區的遜尼派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武裝恐怖組織,於一九九六年掌權之後,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下達滅佛令,要摧毀國內所有的佛像,包括巴米揚大佛。當時國際社會嘩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集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五十四個成員國的代表,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希望阻止這個毀滅文物的行為。但塔利班不為所動,於同年三月十二日用炸藥炸毀大佛。看着大佛遭摧毀的場景,令人極之心痛。痛惜大佛被毁,主要不是從宗教角度出發,而是痛惜歷史文物遭到破壞。
歷史文物鑄刻了當地的文化,以至文明發展的軌跡。因為個別組織偏激的政治取向,排斥所有與自己政見不同的組織,摧毀與之相矛盾的文物,這種排他的極端思想,令人極度恐懼。塔利班也有報應,其政權很快便倒台,其後打回原形成為游擊組織,在阿富汗長期與政府軍和美國對抗。
滙豐銀行的銅獅,是很多香港人心目中的文化標記。滙豐被稱為「獅子銀行」,很多人都覺得滙豐是香港人的銀行。現時這對銅獅屬第二代,已有八十五年的歷史,是一九三五年落成的滙豐上海第三座總行大廈的守護神。兩頭銅獅都有名字,開口的一頭叫Stephen,閉口的一頭叫Stitt,分別是紀念上海和香港總行司理的名字。
銅獅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設計和雕塑手法是西式,但以左右門神方式陳列,明顯是一個中國的習慣。銅獅搬到香港,放在滙豐總行大門,也成為了香港滙豐的象徵。
四十多年以前,恒生銀行(當時已被滙豐收購)推出一些銅製的錢罌,深受客戶歡迎,當年我媽媽便買了一隻銅獅錢罌給我,其造型和滙豐的銅獅一樣,我對它愛不釋手。
兩頭滙豐銅獅身上佈滿彈孔,是上世紀 三十年代日軍侵略香港,和英軍戰鬥時所留下。銅獅身上記載了歷史,也鑄刻了香港獨有的中西融合的文化。
在平常時期,香港很多思想開放的保育人士或環保團體,對香港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從天然的樹木到歷史文物建築,都大聲疾呼地說要保護。不知道這些環保團體,是否都是這場反修例運動的支持者,早前示威者佔據中大的時候,有人砍伐古樹,用以堵塞大埔道。
如今又有暴徒放火焚燒滙豐銅獅,我們沒有見到半個保育組織出來譴責。或許這些人忽然認為古樹和銅獅都是死物,就算破壞了也無所謂。這種搬龍門方式,實在搬得太快,令人難以適應。
我覺得古樹和銅獅都不是死物,而是文物,破壞它們,等如破壞香港幾代人的美好回憶,摧毀文化標記。這些行為會有果報,也理應受到譴責。(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