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真正輸掉的是信任
2019-12-19 10:58
中美首階段貿易談判結束,美國愈來愈多聲音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這場談判中輸掉了。美國表面上贏了中國要每年增購一千億美元貨品或服務的協議,但除此之外,甚麼也得不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比較能夠代表美國精英的看法。他在《紐約時報》上撰文,題為《特朗普是如何輸掉這場貿易戰的》,準確地針對問題所在。他形容特朗普政府幾乎沒有實現任何目標,基本上是在宣告勝利後倉皇撤退,而且中國也知道是這樣,中國官員對於強硬的談判策略成功,感到欣喜,甚至難以置信。
克魯明認為,說特朗普完全沒有勝出的原因,是看美國打貿易戰最終想達到甚麼目標。第一是特朗普想大幅降低貿易逆差,但在他上任以來,美國貿易逆差不減反增,從二〇一六年十月的五千五百四十億美元增加到二〇一七年的十月六千九百一十億美元。現時與中國達成首階級協議,只爭取到特朗普看不起的更多農產品出口,所獲得的實在太少。
第二是特朗普想壓制中國的崛興,美國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一年前宣稱,「中國基本上是竊取未來」。但如今的協議並未觸及中國補貼國企於全球崛興的制度。特朗普叫得震天價響,但實際上完全沒有達成目標。
克魯明指出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特朗普在貿易上的古怪舉動,損害了美國的聲譽。美國的盟友懂得不要再信任美國,而美國的對手則懂得不再懼怕美國。中國人已經摸清了特朗普有多少斤両,他們知道特朗普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當他見到在政治上會帶來傷害到他的事情,他便會退縮。特朗普在貿易戰沒有達成目標,卻成功地令到美國再次筋疲力竭。
克魯明的看法深刻而精準,特朗普的確贏到一些東西,就是讓他可以宣稱勝利的中國購貨單,讓他繼續藉此推升股市和收買農民的選票。這些都是短期利益,甚至只是他個人的選舉利益,但卻出賣了其他人對美國的信任,斷送了美國的聲譽。
香港有些人在示威中揮動美國旗,希望美國第七艦隊佔領香港幫助他們。我和美國的朋友談起這事,他們都覺得這是一個極端荒謬可笑的行為,而可笑的地方在於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二次大戰之後的美國。當時的美國,無論是軍事和經濟實力,均雄霸全球,更重要的是,美國當時是基於良知行事,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美國在二戰之後,本來可以成為很多國家的永久佔領者,像蘇聯一樣在東歐扶持很多傀儡政府。但是,當時的美國沒有這樣做,反而扶植曾經敵對的國家重建家園。雖然說美國扶植日本或者德國,有制約紅色中國或者鐵幕蘇聯的意圖,但美國的確做得很漂亮,顯出了一個仁慈的帝國的形象,而依靠的主要是制度優勢,贏得了別國的尊重。美國在戰後建立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等金融體系,貿易上又設立關稅貿易總協定,推出幫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以及建立軍事同盟北約,確立了美國的霸權,而所有事情都建立在一個很漂亮的理性框架之上。
但在過去的二十年,美國的仁慈帝國形象不在,到處以虛假的理由,發動殘酷的戰爭,擾亂世界秩序。特朗普更把這種行事模式赤裸裸地表現出來,公然打出「美國優先」的旗號。就以世界貿易體系為例,當時創建這個體系的是前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他的想法並非從商業利益出發,也不是來自經濟學家的構思。他認為國際之間興旺發達的貿易,是建立持久和平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貿易的終結,就是戰爭的開始。
特朗普上任之後撕毀各種貿易協議,要與各國單對單重新談判,以獲取對美國最有利的貿易關係。這種赤裸裸的做法,徹底損害了美國的信譽。這種行為或許可以風行一時,得到很好的短期選舉效益,但卻不能恆久致遠,反而是一個帝國衰敗的開始。當失去全世界的信任,美國就如同一個沒有穿衣服的暴君,這個假象,哪能永遠持續下去呢?(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