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指,受外圍及本地不利因素的打擊,香港經濟於第三季步入技術性衰退,預期經濟將會緩步復甦,而短期及中期風險同時有所增加。
報告表示,香港經濟繼去年穩健增長3%後,經濟活動在今年顯著轉弱,令經濟在第三季步入技術性衰退。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及不明朗因素增加,已對出口及投資造成打擊。今年夏天開始的社會事件令私人消費及訪港旅客人次顯著下跌。雖然樓市有放緩跡象,而樓價亦在5至9月間下跌約4%,但置業負擔能力仍然偏緊,收入不均情況顯著。
國基會預期,本港經濟將會在明年開始復甦,但預料步伐緩慢,中期產出缺口為負值。由於周期性經濟下滑持續,預期今年本地生產總值會收縮1.2%。在私人消費復甦的支持下,相信明年經濟增長會回升至1%,不過,仍會低於約2.5%的潛在增幅。此外,貿易壁壘增加及全球供應鏈受影響,持續拖累與貿易相關活動,經濟復甦的步伐會較以往為慢。經濟放緩料將會造成職位流失,失業情況加劇,但應可透過公營部門及其他服務行業吸納不少受影響僱員。由於明年的估計負產出缺口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75%,隨著食品價格趨於穩定,預期通脹會降至約2.5%。
基金組織認為,本港經濟前景的風險偏向下行,如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可能會打擊全球貿易,令經香港的轉口貿易量下降,並會對與貿易相關行業的業務及就業情況造成負面溢出效應。本地方面,如社會政治局勢惡化,或房屋供應不足及收入不均等結構性挑戰不能適時解決,都可能進一步削弱經濟活動及對香港的競爭力長遠構成負面影響。
報告指出,憑藉充裕的緩衝空間,香港可推出短期刺激措施穩定經濟,以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及維持長遠競爭力,同時透過全面的政策方案應對潛在的結構性挑戰。儘管經濟放緩,香港的金融市場依然保持穩健,而聯繫匯率制度仍然是最適合香港的安排。
國基會建議,加強逆周期財政支持有助香港經濟抵禦負面衝擊並保持長遠可持續性。短期以言,政府應大幅增加開支,以應對周期性經濟下滑,以及處理因房屋供應不足與收入不均情況顯著所帶來的結構性挑戰。
對於本港樓市,基金組織認為,當局控制樓市風險和提高置業負擔能力等的三管齊下方針仍然有效,應繼續維持。增加房屋供應是解決結構性供求失衡的關鍵因素,當局應透過增加住宅用地分配以加快房屋供應;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應因應金融穩定風險隨時作出調整;印花稅有助遏抑過度需求以控制樓價升勢,從而控制家庭負債水平以及系統性風險;適用於首次置業人士的按揭保險計劃資格準則有所修訂。(nc)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