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公布首份遇溺報告 6.7%涉家居意外

2019-09-12 16:43

衞生署發表本港首份《香港遇溺個案報告》。 衞生署圖
衞生署發表本港首份《香港遇溺個案報告》。 衞生署圖

衞生署今日發表《香港遇溺個案報告》,是本港首份就非故意遇溺事故進行全面的流行病學研究,分析和闡述遇溺問題的規模及嚴重性,藉此提高大眾的安全意識,並提出15項建議,預防再出現遇溺。

報告指出,本港遇溺死亡人數,雖較其他類型所造成的死亡數字為低,但死亡率異常高。衞生署因此檢視死因裁判法庭於2012至2016年期間的193宗,被列為「意外淹死」的個案,分析人口特徵和風險因素。

研究顯示,遇溺個案涉142男51女,年齡介乎5至90歲,中位數為57歲。當中超過一半遇溺因游泳、浮潛和潛水所致;其他風險行為包括在惡劣天氣下單獨進行水上活動、在沒有救生員情況下游泳、進行水上活動前飲酒或服食毒品。

報告建議提升水上安全相關知識及技能,包括學習游泳和為拯救遇溺人士的心肺復蘇法;參與水上活動應做好準備,以保障個人、家人和同行者的安全,如掌握該活動所需技能和使用適當裝備、在計劃需經過河流或溪澗之水上活動或遠足時,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或避免飲酒和切勿服食毒品等。

報告又指,某些活動的遇溺風險可能被忽視,包括21.8%是失足跌進水、7.3%在水上或陸地垂釣和6.7%是因家居活動,如洗澡和洗衣服所致。報告建議了解家中隱藏的危機,因一桶水也能令人溺斃;又提醒要留意家中較易跌倒或暈倒的成員,當跌倒或暈倒時可造成遇溺,保持警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