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數量僅32條見新低 連續4年絕迹大嶼山東北水域

2019-08-01 14:55

漁護署公布最新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有32條,創新低。 資料圖片
漁護署公布最新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有32條,創新低。 資料圖片

漁護署公布最新一份「監察香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報告,指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有32條,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較上年度的47條大減32%,更是連續4年絕迹大嶼山東北面水域。

報告指出,在北大嶼山水域,海豚近年使用率大幅下降,在過去3年集中使用龍鼓洲一帶水域;港珠澳大橋工程竣工後,並未有任何回復數年前較高使用量的迹象。

報告又指,2011至2015年度,本港白海豚的數目由88條下跌65條,但2016及2017年度的白海豚數目同樣只得47條,而去年更創新低,只有32條,為1995年有紀錄以來歷史新低。

研究員分析了白海豚主要棲息的4個水域,大嶼山西南錄得7條白海豚,西面有19條、西北有6條,而東北水域更錄得零白海豚出沒。今年報告顯示,白海豚已連續第4年絕迹大嶼山東北面水域。

翻查資料顯示,1990年代尾,本港錄得逾250條白海豚,至2011年港珠澳大橋動工,白海豚數字開始下降,大嶼山東北面水域更是「重災區」,該區水域的白海豚由11條急跌至2012/13年僅4條。至2015/16年首次錄得0條。

另外,報告又指,2018年錄得最高使用量的江豚棲身地,位於索罟群島以東數公里外的海域,而長洲西南角、大鴉洲附近及南丫島西南面水域亦錄得中度使用量。過去10年,石鼓洲附近水域一直被視為江豚最重要的生境,但於2018年江豚在該水域的使用量,已大幅下降至甚低水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