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逛展覽再次感受我城

2021-08-30 13:00

剛過去的周末,一連去了兩個展覽,發現原來用不同的角度認識香港,確實有另一番體會。

電車,對於居於港島的人特別有親切感,原來這種香港區獨有的交通工具,陪住香港已經117年,最近更以最大的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躍身世界紀錄。香港電車與以紀實見稱的徠卡相機合作,邀得3位本地攝影師創作 「叮」點見證攝影展覽,以徠卡鏡頭下具溫度的紀實影像,展示15 張捕捉叮叮珍貴時刻的照片,以及屈地街車廠內電車的製作場面。

與香港電車一樣,徠卡相機同樣已經有逾百年的歷史,而且講求精闢工藝,使它們在歲月的流轉下,依然歷久常新。徠卡相機找來三位本地攝影師林曉敏、劉冠麟及黃建榮,以不同的角度,把香港電車117年的情懷、工藝以及與城巿相互交融的景觀,透過徠卡的鏡頭呈現,為這個城巿中的行走歷史作「叮」點見證。

 

其中著有《香港遺美——香港老店紀錄》的林曉敏,她的作品以尋幽探秘,記錄舊事物見稱,今次獲邀造訪電車車廠,捕捉每天運作的車廠的點點細節,見證Made in HK的電車工業。由技術人員、工藝到見證年代的大小部件,她都以徠卡的鏡頭一一呈現觀眾眼前。而攝影作品多聚焦於城市景觀和風景,細述變化及香港的歷史的劉冠麟,今次就穿梭城巿之間,攝下富歷史性的電車與現代化城巿所造就出來的獨特風景,他亦走進電車廠紀錄這個創造歷史的地方,感受現代城市的對比和變遷。本地街拍攝影師黃建榮,為了今次展覽花了不少時間在多個電車站及電車上靜心觀察、等待、攝下一個一個具感染力的笑臉,雖然路人因疫情都帶着口罩,但如黃建榮所言,「笑是口罩遮不住的」,欣賞他的作品時,確實可感受到每個口罩下溫熱的歡笑,見證人間的溫暖。相片展由即日起至11月4日,於徠卡香港銅鑼旗艦店展出。

不同的人、事和歷史堆砌成不同社區的面貌和特色。大館的街角巧現展覽引用了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作為研究方法,揭示空間、人、事、物之間的連結,並邀請了街頭觀察員和藝術家遊走中上環附近的社區,記錄人們的生活軌跡,並透過他們對生活空間的創意運用來呈現複雜的城市面貌。展覽更引用了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作為研究方法,揭示空間、人、事、物之間的連結。

當生活注入創意,空間便可以靈活運用,大館附近的社區亦不乏趣味盎然的街頭活動,由理大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斯恆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過去數月肩負起街頭觀察員的工作,遊走於大街小巷、天橋、露天市場、休憩公園以及縱橫交錯的斜坡和樓梯,從中發掘看似平凡的人與物,拼湊城市不同角落的隱藏故事。

街角巧現除展示四個有趣的社區故事,更邀來7名香港藝術家張靜瑜、蔡世豪、何兆南、鄺展維、梁御東、鄧啟耀及Nerve以研究團隊的發現為靈感,藉新作對該區的環境作出創意回應。展覽更邀請觀眾對其生活空間進行探索,嘗試將觀察結果與藝術融合起來,令自己和他人都可以與社區建立更深刻的聯繫。

除了複式展室的主展場外,觀眾更可到展覽的網上平台(按此),透過影像、圖像、聲音和文字等延續這趟城市觀察的旅程,重新發掘中上環的社區特質。展覽由即日起至10月3日在大館舉行。

 

作者:Laurie Wu(愛保健愛旅遊愛購物的熟女)
[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