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虛擬世界 數碼分身的元宇宙|STEM教室

2024-09-25 14:00

談到宇宙,大家會想到甚麼呢?是充滿繁星的宇宙?還是充滿超級英雄的漫威宇宙呢?當人們還在探索穿越時空的可能性時,有些人已經積極在一個全新的領域開拓新的世界。要進入這個國度,毋須複雜的物理和數學計算,也不需要 「多啦A夢」的隨意門,我們只需把自己轉化成電子形態就可以了。怎麼樣的地方才能容得下虛無縹緲的形體?沒錯,就是一個虛擬的地方。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歡迎來到元宇宙,一個連接真實存在的我們之虛擬世界。

基本認知:數碼分身

或許大家會問,電腦與互聯網已發展多年,虛擬世界不是早已存在嗎?是的,通過綫上,我們能夠跟全球各地的人溝通、合作;然而,元宇宙所描繪的世界,是包括模擬真實存在的環境,人類化身成一個個虛擬角色投入環境,並在這個地方與其他人交流。與現今網上世界相比,這會多了一種「親歷其境」的感覺。

環境與物件數碼化

那麼,我們如何複製現實環境(如建築物、基建設施及系統)呢?在此,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甚麼是數碼分身。

分身,顧名思義是指一模一樣的個體,數碼分身就是把物理實體「翻譯」成電子版本,然後以數碼方式重新塑造同樣的物體,例子就如把一個房間裏每項物件的位置及形狀逐一記錄,再在電腦重新構造這間房,我們在這個數碼房間的一個角落「走到」另一個角落時,都能夠360度觀察整個環境。要做到這個效果,我們需要相機把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拍攝得清清楚楚。同時,由於現實裏的物件都能夠移動,其數碼分身也應該能同樣做到。這樣,我們要另外記錄物件的材質及重量等,並在虛擬房間加入「重力」等物理定律,才能使數碼物件如同真實般可移動。

虛擬城市有利實驗

花了這麼多工夫製造數碼分身,其實有甚麼用途呢?除了讓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參觀某地方,我們亦能在這個虛擬環境進行在現實中難以做到的模擬行為或實驗。例如政府想在城市裏選址種植樹木,事前須評估樹木對空氣流動的影響。當然我們不能在所有地方種植後才作量度,但有了數碼分身,就可以隨意在虛擬城市裏「種下」樹木並「安裝」感測器,即時測量及評估。

延伸閱讀:虛擬實境 VR、AR、MR沉浸式體驗突破現實|公民社會


補充資料

智慧機場的設計

香港近年積極轉化為智慧型城市,其「智慧機場」設計亦有引入數碼分身的概念。首先,機場客運大樓安裝了一系列感應器,並以物聯網絡連結起來(早前 「生活全自動」專題,我們接觸過物聯網這概念,可在此應用上)。這些感應器能夠聯繫起來共同監測機場裏如空氣流動、溫度調節、污水排放等系統。把這些實時收集的數據結合大樓基建設施的3D模型,人們便可以在這個數碼分身中模擬不同情況的結果;再加上人工智能學習,整個機場客運大樓系統便能夠「智慧地」協助人們針對營運及維修的方向,作出更好的選擇。

通過數碼分身、物聯網及人工智能,香港國際機場正轉型為智慧機場。
通過數碼分身、物聯網及人工智能,香港國際機場正轉型為智慧機場。

相關文章:「自動化」科技 未來大趨勢 物流業、物聯網IoT、自動車、圖像識別|STEM教室


開發元宇宙的先要條件

利用數碼分身,我們建構了一個虛擬環境。那麼,我們要怎樣進入這個環境呢?以下是幾項有關配件:

1. VR / AR裝置

疫症期間發行的《集合吧!動物森友會》大受歡迎,全球各地的玩家通過建設自己的無人島,以及探訪其他玩家的島嶼,在虛擬世界進行聯繫,或可反映人們普遍對在虛擬世界交流持開放態度。要增加人們對元宇宙的興趣,便須把虛擬世界打造得更為真實,因提升沉浸感是關鍵。

現今頭戴式VR裝置不但提供視覺衝擊,還有聽覺刺激,能有效提升沉浸感。然而,VR裝置始終有一定重量,加上電源等問題,人們能否如《Ready Player One》主角般長期生活在虛擬世界,還存在不少疑問。至於AR裝置,雖然其擴增實境眼鏡比較輕便,但其主要功能是與現實物件聯繫,人們戴上眼鏡時容易受現實環境干擾,因此對沉浸感亦會有一定影響。

《Ready Player One》主角戴上VR裝置於虛擬世界生活。電影播出時,曾一度提升人們購買VR裝置的意欲。(Warner Bros.圖片)
《Ready Player One》主角戴上VR裝置於虛擬世界生活。電影播出時,曾一度提升人們購買VR裝置的意欲。(Warner Bros.圖片)

2. 遊戲 / 協作平台

雖說數碼分身能夠把現實物件全數「複製」到元宇宙之中,但假如這個虛擬世界真的與現實一模一樣,對用家來說吸引力並不大;反之,像《集合吧!動物森友會》般,給予用家自由度去創建自己的角色以及身邊的環境,不但能增加趣味,還可鼓勵用家在綫上共同協作,從而達成交流目的。有「元宇宙引領者」之稱的遊戲平台Roblox,雖然不牽涉使用VR裝置等沉浸感強的配置,但這平台專注的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及AIGC(AI生產內容),有了豐富的內容,以及龐大的社群平台,將能為元宇宙添加不少創新元素。

Roblox Corporation圖片
Roblox Corporation圖片

3. 加密貨幣

來到虛擬世界消費,當然需要使用這地方通用的貨幣,而加密貨幣正是合適的選擇,例如比特幣。加密貨幣是利用密碼技術控制其生產及轉移,由於不牽涉任何金融機 構,因此不能任意發行,亦即不受通貨膨脹影響。區塊鏈是加密貨幣背後的重要技術,通過複雜的密碼學及一系列數學分散式演算法,使貨幣交易變得安全,尤其是不需要第三方介入下,交易雙方能以低成本解決資料價值的問題。安全的交易方式亦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大重要元素。

不同加密貨幣一覽
不同加密貨幣一覽
區塊鏈技術有兩大特色使之變得安全可靠。第一是去中心化,由於區塊鏈不涉及第三方機構,其資料會以離散方式儲存在不同的雲端上,沒有中央機構控制,避免資料外泄風險;第二是不可竄改性,因為資料是分散式儲存及運算,令他人不能更改網絡上的數據,亦即當雙方交易確認後,有關資料就會永久儲存在區塊中,不能變更。
區塊鏈技術有兩大特色使之變得安全可靠。第一是去中心化,由於區塊鏈不涉及第三方機構,其資料會以離散方式儲存在不同的雲端上,沒有中央機構控制,避免資料外泄風險;第二是不可竄改性,因為資料是分散式儲存及運算,令他人不能更改網絡上的數據,亦即當雙方交易確認後,有關資料就會永久儲存在區塊中,不能變更。

延伸閱讀:比特幣騙案|得手4100枚價值近18億港元 新加坡男大肆揮霍惹注目落網

把自己放入元宇宙

當前述的硬件配置及軟件開發程度達到符合元宇宙要求的標準時,我們就差不多可以投入這個幾可亂真的虛擬國度了。我們可以像《爆機自由仁》般創立一個全新代表自己的角色,但能否如數碼分身般把自己的所有資料數碼化,並放進元宇宙呢?

《爆機自由仁》電影海報
《爆機自由仁》電影海報

事實上是有可能的。我們所得到的知識,都是:

五官把接收到的信號傳送→大腦(加以分析)→儲存起來→知識累積

我們知道電腦有強大的分析功能,而足夠的硬碟空間能儲存大量資料,因此假如可以模仿五官及大腦的信號,理論上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感知及想法寫進元宇宙之中,讓這個虛擬世界中的角色與真實的我們,除了有一樣的身體結構,還有一樣的思考能力及價值觀。

蒙着眼「看」東西?

我們已知道五官傳送給大腦的神經訊息全是電子信號,但當個人電腦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後,人們便想像能否先量度這些神經信號,然後通過電腦模擬製造出來。這樣的話,即使一個人蒙着雙眼,當信號從電腦直接傳送給大腦後,那個人也能「看到」 信號所代表的物件。這就是「人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亦是現時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正是探討BCI應用的企業。而近年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恢復視力、移動義肢等,亦令人頗為期待。

當然,如同數碼分身需要大量感測器,量度人類各種信號的儀器亦需要升級,我們未來才真的有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全放進一部電腦之中。

BCI(人機介面)的一些可能應用。我們能夠寫字,全是由腦部控制,因此假如我們能從腦電波中抽取適當的資訊,那麼單靠想像或已能把想要寫的字在電腦打出來。(The Scientist圖片)
BCI(人機介面)的一些可能應用。我們能夠寫字,全是由腦部控制,因此假如我們能從腦電波中抽取適當的資訊,那麼單靠想像或已能把想要寫的字在電腦打出來。(The Scientist圖片)

後話 創造無限可能

憑空創造一個新宇宙,看似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科技的發展卻展現着無限的可能。

從facebook更名為Meta(寓意元宇宙Metaverse),我們除了預見未來的社交方式或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革外,亦相信大眾對元宇宙的發展前景頗為樂觀。人們以二百萬年時間發明語言、一百萬年後發明文字、五千年後發明印刷術、五百年後發明電腦、五十年後發明了一系列連接世界的智能裝置……以這個發展速度,或許再過幾年,元宇宙已不是狂想曲,而是你我生存的另一個世界。

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上的「元宇宙自拍照」引來大批網友嘲諷。
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上的「元宇宙自拍照」引來大批網友嘲諷。

延伸閱讀:傳Meta元宇宙晶片部門將裁員 涉及實境實驗室

文:劉心、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The Scientist

相關文章:

恒大研全港首個元宇宙智能展覽管理系統 結合GenAI與IPS技術 提升訪客體驗

DSE備戰公民科|資訊素養—從JPEX案 認識加密貨幣

恒大開發「元宇宙平台」 助體驗學習 模擬地震災區 重塑歷史建築

【元宇宙】Meta 百億元宇宙被恥笑 Horizon 負責人離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