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鼓勵青年發表「真心的話」|根本月報
2024-07-02 12:59
香港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正門入口處,有一小牌匾,寫着:「1927年,著名中國作家魯迅曾於會所內演講」。
那年的1月,47歲的魯迅(1881-1936)從廈門應聘到廣州出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2月18日晚上,他獲邀前往香港,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演講「無聲的中國」;翌日下午,再演講「老調子已經唱完」。
中國為何老調唱不完?
魯迅認為,中國為何「無聲」︰「雖然能說話,而只有幾個人聽到,遠處的人們便不知道,結果也等於無聲……其實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數的人們卻不懂得,結果也等於無聲……人會沒有聲音的麼?沒有,可以說,是死了。」
翌日,魯迅演講「老調子已經唱完」時指出,「凡老的,舊的,都已經完了!」但是,中國為何「那些老調子,還是沒有唱完」?他認為,「第一,是因為中國人沒記性……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也還是『仍舊貫』的老調子。第二,是個人的老調子還未唱完,國家卻已經滅亡了好幾次了。」而且,「一般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們,卻決不肯以民眾為主體,而專圖自己的便利,總是三翻四復的唱不完。於是,自己的老調子固然唱不完,而國家卻已被唱完了。」所以,他「想,唯一的方法,首先是拋棄了老調子。舊文章,舊思想,都已經和現社會毫無關係了」。
魯迅提出的看法,旨在抨擊中國「舊學」。
「五四運動」已經在北京發生了8年,似乎對香港毫無影響,「新文化運動」被隔絕於深圳河的那一邊。
真聲音才能與世人同活
1935年,胡適(1891-1962)發現,「這里(香港大學)的文科比較最弱,文科的教育可以說是完全和中國大陸的學術思想不發生關係。這是因為此地英國人士向來對於中國文史太隔膜了,此地的中國人士又太不注意港大文科的中文教學,所以中國文字的教授全在幾個舊式科第文人的手里,大陸上的中文教學早已經過了很大的變動,而港大還完全在那變動大潮流之外。」(〈南遊雜憶〉)
事實上,魯迅早已注意到香港這種與內地不一樣的現象,所以藉着這兩次的演講,他希望把「無聲」的中國變為「有聲」的中國,也把「無聲」的香港變為「有聲」的香港。在「無聲的中國」里,他鼓勵青年們「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這樣,「總可以說些較真的話,發些較真的聲音。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在「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裏,魯迅鼓勵大家不要再唱「老調子」,他堅信「凡是有良心,有覺悟的人,到一個時候,自然知道老調子不該再唱,將它拋棄」。當「他們從洋樓,臥室,書房里踱出來」,看到「身邊怎麼樣,再看一看社會怎麼樣,世界怎麼樣」的時候, 大家不再唱「老調子」,自然就可以聽到「真」的聲音,尤其是青年「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本欄為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與《星島日報》教育版聯合出版。對原文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港大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網頁下載:http://machsaa.googlepages.com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ducation@singtao.com。
文: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執委周正偉博士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