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交流相長|青史劄記

2024-03-17 12:43

周正賢 - 交流相長|青史劄記
周正賢 - 交流相長|青史劄記

上周我有幸參與香港大學的上海探索團,主旨之一為追蹤徐光啟、魯迅及宋慶齡3位連結中西橋樑的足跡,同時讓世界各地的同學有交流的機會。

上海百年來一直都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其緣起之一便是明代徐光啟。徐光啟是首批接受天主教的士人,他積極引進西方科技,以解決明代末期所面對的天災兵禍。

徐光啟的後人所居之處,逐漸發展成上海徐家匯,該處除了有其墓園及紀念館外,亦有不少中西交流的痕跡,其中最引人入勝的,便是聖依納爵主教座堂,讓人彷彿有置身於歐洲的感覺,旁邊卻是現代的高樓大廈和圖書館。教堂所在土地,便是由徐家提供給教會,宋慶齡的外婆更是徐光啟的後代,亦是基督徒,可見徐光啟影響之深遠。

文化交流並非歷史偉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這旅程除了有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參與,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港大國際生。大家有很多互相交流討論的機會。本地生在展館及不同景點向國際生介紹中華文化及歷史,大至講解中國近代史,小至飲食習慣等。除了讓國際生認識中國外,講解過程中其實也是在鞏固自己的理解,做到「交流相長」。

交流也會讓我們對照、認識到不同地方的情況。如在參觀孫中山故居時,土耳其同學便和我們談起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在當地同樣受到類似程度的認可。路經上海韓國臨時政府所在地時,我們則和韓國同學談起韓國獨立運動如何在中國發展。這些經歷都不是獨自在書本上可以得到的,在旅程中得到的友誼、凝聚而成的群體更是無可替代。

只要在好客、好奇的同時相互尊重,積極溝通,便能一步步跨越障礙,築起一座座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期望同學能鼓起勇氣,把握每一個和他人交流的機會。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3月1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書法中的歷史元素|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玲瓏剔透萬般好|青史劄記

周正賢 - 青史傳承|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歷史中的體育文化|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讀《史家的技藝》|青史劄記


--

《星島申訴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禮,正舉行問卷調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足金串飾、Rasonic 電飯煲、英皇電影禮券及一田超市現金券,點擊答問題贏大獎:https://bit.ly/3P4s70j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