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長走入沙頭角 盼照顧跨境生 引入多項新元素 衝出禁區校外學習

2023-12-11 11:27

林錦鴻坦言,學校位處邊境禁區令部分家長卻步,但會努力消除禁區帶來的「錯覺」。
林錦鴻坦言,學校位處邊境禁區令部分家長卻步,但會努力消除禁區帶來的「錯覺」。

雖然「雙非」升小學童日漸減少,但跨境學童並無絕跡,不少深圳的港人子弟仍會跨境來港上學。沙頭角中心小學新任校長林錦鴻接受本報專訪時便表示,正因希望多接觸和照顧跨境生而上任。他指學校位處邊境禁區,本地生亦因居住地區偏遠,與跨境生一樣甚少到訪市區,因此上任後便引入多項新元素,包括安排每班每月進行校外學習,甚至「衝出沙頭角」,又為全校學生引入機械人課程、舉辦不同比賽和展覽,「希望學生都有閃亮的機會」。

記者 蔡健行

林錦鴻(左)上任後引入多項新元素,包括普及化的機械人課程。蔡健行攝
林錦鴻(左)上任後引入多項新元素,包括普及化的機械人課程。蔡健行攝
雖然「雙非」升小學童日漸減少,但跨境學童並無絕跡。
雖然「雙非」升小學童日漸減少,但跨境學童並無絕跡。
本港仍有兩間小學位處邊境禁區,沙頭角中心小學是其中之一。
本港仍有兩間小學位處邊境禁區,沙頭角中心小學是其中之一。
他稱學校有6至7成學生屬跨境生,約一半本地生是沙頭角居民。
他稱學校有6至7成學生屬跨境生,約一半本地生是沙頭角居民。
由於居住地區偏遠,本地生亦甚少前往市區。
由於居住地區偏遠,本地生亦甚少前往市區。
林錦鴻透露,有家長反映他們升中後要重新適應生活節奏和人際關係,而跨境生亦對香港了解有限。
林錦鴻透露,有家長反映他們升中後要重新適應生活節奏和人際關係,而跨境生亦對香港了解有限。


本港仍有兩間小學位處邊境禁區,沙頭角中心小學是其中之一。今學年新上任的校長林錦鴻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尋找校長職位期間是二選一,「沙頭角中心小學和一間在港島東的小學,都願意聘請我。」家住清水灣的他,最後卻選擇較偏遠的沙頭角,林錦鴻表示期望可吸收應對跨境生的經驗。

他稱學校有6至7成學生屬跨境生,約一半本地生是沙頭角居民。由於居住地區偏遠,本地生亦甚少前往市區,林錦鴻透露,有家長反映他們升中後要重新適應生活節奏和人際關係,而跨境生亦對香港了解有限。因此,他上任後,安排每班每月至少一次校外學習活動,近至在沙頭角內散步學習「步移法」,遠至衝出沙頭角,到金鐘的禁毒資訊天地,認識毒品的禍害。訪問當日,小三、小四生便到科學園上科技課。


術科兼學英文鞏固根基

為鞏固學生英文基礎,林錦鴻推行「英文輔助教學術科」政策,例如體育科學生認識不同動作的同時,亦教授相關英語,「始終大部分學生是跨境生,他們在內地讀幼稚園時,英文基礎未必很扎實。」林錦鴻上任後引入的新元素,亦包括普及化的機械人課程,讓學生從中學習編程。他透露,學校上月舉行機械人比賽,邀請校外學生參與,勝出學生更可赴美國參賽。學校正與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合辦中英街歷史文化團,由高小學生向外界介紹中英街歷史;來年會在上水舉行學生作品展。

甫上任便引入多項新元素,林錦鴻稱希望學校的課程和活動都盡量多元化,「不一定要讀書成績好才是好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亮點。無論是甚麼表現和成就,都希望有機會讓他們展示。」雖然沙頭角位處邊境,林錦鴻則視之為大灣區的中心,「希望學校多元的活動,讓他們變得博學有自信,即使在較偏遠的沙頭角讀書,也不會讓人感覺是『鄉下仔』。」

延伸閱讀:沙頭角人情味濃 家校關係緊密


開學兩月取錄40插班生

不過,沙頭角位置偏遠,林錦鴻亦認為是不爭的事實,「很難要家長第一志願填報我們,但希望他們獲派後,不會因我們在禁區而不來。」他又指學校位處禁區,令部分家長有「錯覺」,認為即使在北區前往學校亦十分遙遠,「我便打開地圖告訴他們,乘校車來沙頭角隨時比去上水更快。」因此,林錦鴻上任後便積極通過不同渠道,例如社交平台等宣傳學校優勢,更幾乎每周赴深圳招生,「若有家長有興趣,我們會向深圳的補習中心借地方見面。」他透露,現時學校的學生人數達開班線要求,今學年截至上月初已取錄40名插班生,5年級更已額滿。

他估計,由於區內欠缺年輕人口,未來生源以跨境港籍學生為主,但他們現時主要經香園圍口岸過關,到學校需時約半小時,期望沙頭角口岸盡快全面恢復和中英街跨境往來,縮短學生上學時間,並穩定生源。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