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課程指引》倡採小組學習

2023-09-14 11:47

個別特殊學校以個別教授方式,照顧特教生的學習差異。教育局昨公布《特殊學校課程指引》(試行版),把「須切合個人需要的學習」設為課程目標之一,提出一對一教學模式有多項缺點,建議特殊學校採用小組學習,教師亦應與教師助理等支援人員協作,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教育局今學年以試行模式推行《特殊學校課程指引》,當局昨向全港特殊學校發通函,要求學校參照《指引》建議及課程調適策略,優化校本課程的規劃與實施。《指引》指部分特殊學校,特別是取錄智障學生的學校,為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在課堂上或課後採取個別教授,但增加學校人員的工作量、延長學生的輪候時間,亦錯失機會,讓學生之間有效互動與同儕支持學習。

教育局推出《特殊學校課程指引》(試行版),把「須切合個人需要的學習」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資料圖片
教育局推出《特殊學校課程指引》(試行版),把「須切合個人需要的學習」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資料圖片


教師「一主一輔」協作

《指引》建議採用小組學習形式,避免一對一教學的孤立情況。同時,教師與教師助理等支援人員,須加強團隊協作,包括以「一主一輔」形式,由教師作為課程策劃和實踐的主導者,而教師助理則提供支援,協助教師將學生的個人優先學習範疇,融入學科的教學計劃,支援個別或小組學生的學習,或在部分課堂協助大班學習,讓教師專注指導學生。

特殊學校議會主席梁永鴻認為,新推出《指引》並非排除特殊學校,在考慮學生需要而「單對單」教學,「相對於學生在班上只與教師、教師助理等成年人互動,課堂上應考慮更多元素。」他指分組教學如何安排,須考慮校舍空間與人手的限制,建議再調高特殊學校的班師比例,加強支援。

本報記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