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雙語賽 聖母書院初中組摘冠

2023-07-10 11:53

《星島日報》主辦的「星島第一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總決賽,已於上周四舉行,並由聖母書院、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及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分別奪得初中組、高小組和親子組冠軍。比賽的問題種類多元化,包括成語、書寫題、歇後語、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等。有獲獎學生表示,透過今次比賽,學多了成語及較少用生字的讀音,又指現時普通話課程較着重學發音,認為如多教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更有助日常生活的溝通。

記者:陳艷玲

「星島第一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中,由聖母書院奪得初中組冠軍,並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左一)頒獎。 葉偉豪攝
「星島第一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總決賽中,由聖母書院奪得初中組冠軍,並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左一)頒獎。 葉偉豪攝


為提升學生對中國語文的興趣,並鼓勵他們深入了解中國語文的起源,了解粵語及普通話的差異,同時藉着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推廣「親子共學」理念等,《星島日報》首次主辦「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並獲得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比賽分為初中組、高小組和親子組,共有58所中小學及96隊親子組參加,其中11所學校進入上周的總決賽,爭奪冠軍。

進入總決賽的初中組,均為「全開英文班」中學,分別有聖言中學、拔萃女書院、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及聖母書院,4組同學實力相近,其中聖母書院透過考成語的「快問快答」環節,以及搶答題的出色表現,險勝亞軍拔萃女書院,而雙季軍則是聖言中學及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


多教粵普差異助溝通

總決賽每個組別均分成3個環節,其中初中組和高小組都有必答題、「快問快答」及搶答題,當中有關廣東話俚語、讀音題及書寫題都考起參賽同學,例如「詞彙」的「彙」字,廣東話正確讀音為「位」,但同學卻錯讀成「匯」;另外,有同學誤把廣東話俚語「飽死荷蘭豆」,誤解為「自以為是」,但正確答案應為「形容人十分自滿」。

另外,題目也涉及流行文化,例如廣東話「棟篤笑」,換作普通話應怎樣表達,而同學亦知道答案為「單口相聲」;另有題目問及男團MIRROR歌曲《BOSS》哪兩句歌詞是押韻;歌手陳奕迅歌曲《陀飛輪》歌詞中,使用了甚麼修辭手法等。

獲得冠軍的聖母書院同學表示,透過今次比賽,她們特地多讀了成語,亦看多些歇後語的解釋,但坦言今次部分題目有難度,例如問及「桅桿」的「桅」(音:維)字,全組都不懂其讀音。隊長黎㛓彤表示,校內中文科考試,多考修辭手法和閱讀理解,故課堂內亦較少接觸比賽中所問及、較偏的中文知識。

此外,黎㛓彤認為中學的普通話課堂,主要教「聲母」、「韻母」等發音方法,太講求字正腔圓,反而較少教同學如何以普通話表達,「學語言的目的是溝通,如只講求發音正確,但不懂表達,似是無用,所以課堂可加強如何溝通。」

高小組冠軍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同學認為,考成語的「快問快答」最緊張。葉偉豪攝
高小組冠軍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同學認為,考成語的「快問快答」最緊張。葉偉豪攝


聖馬善樂高小組封王

高小組4所入圍學校,包括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保良局黃永樹小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及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最終由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奪冠,他們認為考成語的「快問快答」環節最緊張,因為一方同學透過動作和說話給提示,另一方同學則負責猜,既要精準,又要猜得快,甚考默契。

頒獎嘉賓、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致辭時,以成語「胸有成竹」,寄語同學們多留意身邊事物,鞏固知識基礎,建立良好語文能力,才可以自信地表達自己。

當中有關廣東話俚語、讀音題及書寫題都考起參賽同學。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