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環保藥物合成催化劑 中大學者獲頒裘槎獎
2022-12-14 12:12
科學家研究生物醫學技術,開發新型藥物及臨牀治療,為病人帶來希望。中文大學理學院教授楊英洋及李泉,分別憑促進更環保的新型藥物合成「有機小分子催化劑」,以及用於治療癌症的「金剛石量子傳感測量平台」,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優秀科研者獎。楊英洋形容,生物醫學研究是不斷追求突破的過程,「永遠沒有完結的時候」,兩年資助期後仍會繼續鑽研,力臻完美。
記者 盧嘉潁
中大理學院化學系教授楊英洋,成功研發「有機小分子催化劑」,用於製作藥物中間體,加速藥物合成的化學反應且無金屬,提升生產效率,亦更為環保。傳統藥物合成技術須以重金屬作為催化劑,而生產方法使用大量酶進行生物催化,工序繁複且污染環境,「製藥每一個步驟都會產生工業廢料,若減少製作步驟,是在做更環保的事」。
可製低成本生物柴油
楊英洋形容「有機小分子催化劑」,有如可隨時更換機械臂的納米機械人,因應合成工序更換合適的催化劑,彈性地組合不同化合物構件,結合藥物片段所需要的化學分子。
新技術亦可以應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簡化生產工序,以及降低生產成本,讓廢料回收重用,把甘油轉化為三乙酸甘油酯,作為生物柴油添加劑或食品添加劑,以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反轉傳統生產方法。
楊英洋對獲獎感到高興,他指研發過程常有新發現,冀兩年內總結成果再改進細節,「通常裘槎基金支持兩年,但研究會持續進行」。
分辨細胞變形原因
同獲優秀科研者獎的中大理學院物理系教授李泉,研發「金剛石量子傳感測量平台」,能與不同真實物理系統接軌,日後將進一步開發結合原子力顯微鏡壓痕測量技術,與金剛石量子傳感的測量平台,透過生物力學研究,協助科學家分辨細胞變形的原因,可用於研發新的癌症療法。金剛石即是鑽石的NV色心,「在室溫條件下也能工作得相當不錯」。
擬應用於納米材料
作為材料科學專家的李泉,研究領域橫跨能源材料及器件、生物醫學等。她期望將研究應用擴至納米材料力學,與再造及修復器官組織技術相關的組織工程學。她指現階段仍屬基礎研究,仍在擴闊對細胞力學的認知層面,期望研究成熟後發展成通用理論,暫未打算申請專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