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21】張灼祥《拔萃》終章 邀年輕人書寫未來
2021-07-19 10:34
書展明天結束,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人流較往年減少,但Elsie發現,今年都有不少作者趁書展推出新書,好像前拔萃男書院校長張灼祥,在二○一九年起,連續三年推出「拔萃三部曲」,包括首部曲《拔萃十二年的日子》,去年的《五十年.細說拔萃從前》,而今年書展,張校長便推出拔萃最後一部曲——《五年、十年,拔萃依然》。新書除了繼續有張校長的文字,包括跟年輕人的訪談,和他的所見所想外,最特別的是,他邀請了三十多位年輕人,年齡層由小學生至大學畢業生,嘗試書寫他們的未來。另外,新書亦邀請了幾位校友執筆,延續「拔萃情懷」。
女生「喇沙仔」撰文
張校長早前舉行了新書發布會,Elsie也獲邀出席。張校長說「拔萃三部曲」,其實是記載過去,展望將來。「《拔萃十二年的日子》是我在拔萃當校長十二年的回憶;《五十年.細說拔萃從前》是說我到拔萃之前兩任校長的日子。說了過去,就要預計未來,而未來,最好由年輕人去寫,所以全書有三分之一,是由年輕人執筆,預計五年、十年後,他們會變成怎樣?沒有特定題目,他們喜歡寫甚麼都可以。」
有趣的是,今次被張校長邀請撰稿的年輕人,並非純粹是拔萃男書院的舊生,當中也有女生,甚至是向來被笑稱是「世仇」的喇沙小學學生,都有在新書出現。「這些年輕人,有的是舊生,有的是在活動上認識,有的是我認識他們的家長,所有人跟拔萃都有些關係。」他說從收集的文章中,看到年輕人積極的態度,有別很多人認為年輕人做事散漫的觀感,「如果他們有目標,其實絕對不會散漫。」
盼保存「DBS」精神
Elsie跟新書兩位年輕作者傾過,一位是香港出生、剛在香港大學醫科畢業的印度籍男拔舊生RohitVerma;另一位則是在國際學校港島中學畢業、即將到英國劍橋大學讀哲學的王美喬(Georgia)。兩人都寫下了他們對未來的期望,其中Rohit就希望可以保存「DBS(拔萃男書院簡稱)」精神。
現時剛成為實習醫生的Rohit,指男拔的「兄弟情」很強,而即使在畢業後,在大學、醫院里,都遇到不少師兄,他們也常提點Rohit。對病人要盡心盡力,Rohit亦有依從,希望日後可回饋社會;另外,Rohit表示,能夠保持謙虛、有自信等,都是母校教他的做人態度,而張校長對他的教導,也讓他終身受用。
「我記得剛入男拔,張校長在早會上,教同學如果有想做的事,應該takeinitiative(採取主動),這句話對我很有啟發性。」Rohit說當時張校長曾說過,若同學希望上台分享,可直接找他。適逢當時臨近印度新年,作為香港出生的印度人,Rohit也希望有機會站在台上,跟同學分享印度新年和文化,因此「膽粗粗」去問校長,結果成功獲批,「當時只得中一,表現很『小朋友』,但現時要演講,當然專業得多。」但他也很感恩張校長給他的機會和啟發。
疫境下尋找快樂門
至於Georgia,因父親和張校長是高爾夫球場的「波友」,因此有機會認識張校長。聽她說,跟張校長相識,緣於今年初,她要準備劍橋大學哲學系的面試,故父親介紹她認識同是讀哲學的張校長,希望可傳授她一些面試心法。「後來他知道不用在知識上幫我很多,於是便教我一些減壓方法,就是感到緊張時,在心中背誦一些詩歌,讓心神去到那些優美的地方,自然就不會再緊張,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智慧。」
將會讀哲學的Georgia,為張校長新書所寫的文章,也帶哲學味道。「疫情下,我常在家反思,在這個悲劇世界的背景下,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文章就是探討快樂是甚麼,可用甚麼方法做到。」她認為快樂,是來自思想上和情感上,例如有機會探討人生和宇宙的問題,以及和身邊人建立深厚和有意思的關係等,而她亦期望自己在十年後,可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
「拔萃三部曲」橫跨三年,由二○一九年到現在,香港已經歷了社會運動、新冠肺炎疫情等,張校長也說,這幾年香港都有不少變化,然而,即使很多東西已改變,但拔萃精神依然不會變,亦很值得珍惜。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7月19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