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全攻略】醫療科技蓬勃 就業機會多元

2021-07-02 12:12

畢業於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的郭倩明
畢業於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的郭倩明

隨着科技發展,近年醫學界都引入了不少新科技,例如3D打印技術、微創手術等,畢業於香港大學工學學士(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的郭倩明指,本港的醫療需求大,加上醫院亦有不少發展計畫,令醫療人才需求上升,「為了保持醫學質素,其實醫療儀器也須定期作出維修和更換,不像以往一樣可以使用八至十年後才替換,因此生物醫學工程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多。」

郭倩明表示,生物醫學工程學畢業生的出路廣泛,除了可於完成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工程畢業生培訓計畫」並成為專業工程師外,亦可在政府、公營或私營機構擔任工程師,又或繼續升學、成為廠商研發人員、從事科技器材銷售工作等,「有同學對細胞影像有興趣,便會持續進修攻讀碩士,甚至是博士學位,研究如何以新科技,提升細胞影像的攝影速度及像素,以助診斷癌症。」

郭倩明指出,相比外國,在本港進行科研的發展空間似乎不大,但其實生物醫學科研方面,香港正急起直追,現時不但會入口外國製造的醫療儀器,亦會使用本地研發的醫療器材,「加上醫學儀品也需要優化,例如讓患者更快速、更舒服地進行X光檢測,減少X光對患者的影響等,所以生物醫學科研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才能持續發展。」她又指,有畢業生會選擇成為銷售工程師,向不同持份者或機構推銷科技器材之餘,並向他們提供用戶培訓及產品保養,所以可按個人興趣選擇出路。

助醫院安裝體溫監測系統

郭倩明是電子工程師,現正為醫院管理局、政府化驗所及衞生署等機構工作,「我有參與協助在機場的港口衞生署安裝體溫檢測系統,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最近也幫助醫院安裝這個系統,用來檢查有沒有人出現發燒的徵狀。」她表示,工作時間大致穩定,但有時須遷就不同地方的運作情況而調整,例如機場、牙科診所等,就或須晚上工作。

郭倩明坦言,她的工作是使用者與醫療儀器之間的橋梁,「例如用家想檢查進入急症室的人有沒有發燒,我們就要考慮量度機器要求的準確度是多少,再根據現場環境決定如何擺位才不會對出入有阻礙,但又可以使每個人都檢查得到,同時不會因反射面,例如玻璃等而影響機器的運作。」她表示,由於短期或長期使用的機器,都會影響設計方案,所以他們平時會出入不同醫院、診所等地方,與醫生等用家溝通及視察環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