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疫下電子教與學:理所不當然

2021-02-01 11:3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曾經對部分學校來說,面授課堂、紙本作業是理所當然,「電子教學」用於輔助學習,非「主流」,沒有也沒大不了。

後來疫情令全港學校一再停止面授課,過往教學、學習習慣都必須改變,電子教學一夕躍升「主流」:課堂、作業、講座……學校活動大舉轉往網絡,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理所不當然」。

網上實時課堂,沒電子教學經驗的老師特別需要勇氣探索,熟習隨時更新功能的教學軟件,重新設計課堂活動,把紙本作業轉成電子版,講座錄播/直播,綫上活動……工作模式「改頭換面」,困難重重。

若日常依舊,要從零開始推動如斯大改變,絕對會舉步維艱,但疫情令電子教學成為「必需品」,為了讓學生「停課不停學」,大家咬緊牙關,額外付出時間心血,於是電子教學短時間內從不可能變可能,從無到有。

學生適應講求自律自主的電子學習模式,亦殊不簡單。除卻網課影響吸收,遇到疑難須主動求助的困難,生於網路時代,理應對電子學習駕輕就熟,卻不如想像中擅長,需要支援的卻大有人在;另外,在「無限數據」已成普遍的現在,家中沒無綫網絡,數據不足無法上網課,影響學習的亦為數不少。

因為疫情,我們發現不同於面授課的弱勢學生。我們以為「自攜裝置(BYOD)」、「上網費津貼」能確保大家順利進行電子學習,其實不然;以為學生天天滑手機、打遊戲等同了解科技,是一種誤解。如果我們依然要求他們學習表現與面授無異,完全漠視其困難,無疑不公道。

一場疫症,叫一切不再理所當然,教育亦須變陣以對,大家有很多發現與學習,每個人都有其辛苦。如果說,還有甚麼理所當然,那就是:無論有沒有疫症,教育方式都將隨時代發展,「只進不退」,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不僅會死記硬背,還具創造力、解難能力,能面對瞬息萬變世代的學生,就該做好改變的準備。

陳美儀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月1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