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孩子的舒適區

2020-01-16 13:25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舒適區(Comfort Zone),意思是指一個自己非常熟悉、一切在控制內、幾乎沒有任何壓力的心理狀態。 在這個私人的空間,我們可以放心地休息、療傷,以至計畫下一步,而不需要擔心任何未知的不利因素出現。 因此,一般人都會希望留在舒適區的時間愈長愈好。

轉換環境應變不來

不過,任何事也有正反兩面,長期活在舒適區的人,應變能力及危機感都會下降,假如突然離開了舒適區,就會不知所措,應變不來了。因此,為了讓孩子對新的環境有更好的應變能力,父母不應該讓他們長時間留在舒適區,應該鼓勵他們,多一點開放自己,多作一些新的嘗試。

抗拒事情特別多

一般來說,那些留戀舒適區的孩子,都會對以下的事情特別抗拒:

1. 到一所新的學校上課,或到任何陌生環境,要和一些不認識的人進行溝通。
2. 去一些不太熟絡的派對,即使是玩樂性質。
3. 進行戶外活動,或學習一些新的技能(例如:游泳、踏單車等),他們總會認為外面太熱、太冷、太多人等,以至有一籃子他們不喜歡的東西。結論就是寧願留在家中,那裏也不去。
4. 和父母短暫分離,要交由陌生人照顧。我教小朋友口才班的時候,間中都會遇到這類小朋友,他們怎樣也不會讓媽媽離開。就算我破例讓媽媽留在課室陪伴,他也會一直抓着她的衣服,眼睛充滿不安全的感覺。

建立自信有步驟

要令孩子對外在環境建立信心和安全感,父母應該有以下的步驟:

1. 用引導的方法,而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令他們產生更大的恐懼。
2. 當學習新的任務或技能時,可以容許他們在一段時間內循序漸進,不需要迫他們太快學懂。
3. 和陌生人的相處和溝通,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最初可以在父母陪同下進行,然後慢慢讓他們獨立起來。但不要因為他們害怕,就時刻陪在他們身邊,這樣只會剝削他們學習融入群體的機會。

其實,我以前也是一個害怕接觸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小朋友。因此,我也很明白那種感覺,也很想提醒父母,讓孩子偶然離開一下舒適區,是絕對有需要的。

作者:梁繼璋 

《親子王》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