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砌磚機械人疊出藝術建築

2025-03-24 00:00

劉達銘(右三)期望,機械人(右上角)能協助業界建造富藝術感的建築。旁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講座教授任揚(左三)及建築學院高級講師Adam Fingrut(左二)。
劉達銘(右三)期望,機械人(右上角)能協助業界建造富藝術感的建築。旁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講座教授任揚(左三)及建築學院高級講師Adam Fingrut(左二)。

政府正推動智能建造技術,中文大學近年成功研發「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機械人由線纜驅動,根據電腦指令放置磚塊,平均花36秒擺放一塊磚。中大今年1月底運用機械人在校內的「再生園」建造高2.5米的弧形牆,為學生提供休憩空間。項目負責人、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計劃將技術應用至公園圍牆等藝術建築,將邀請發展局等政府部門及機構參觀,探討應用方向。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與建築學院斥資逾10萬元,在2020年共同研發第四代「自動化線控砌磚機械人(CU-Brick)」,機械人由8條線纜驅動,系統會根據預先輸入的設計方案,自動生成電腦指令,讓機械人自動砌磚,平均花36秒可擺放一塊磚。機械人亦裝有鏡頭,確保能自動實時修正移動路線。
校園建造弧形牆

團隊其後提升CU-Brick系統的負荷及攝錄精準度,研發第五代CU-Brick。中大在今年1月下旬,使用它在位於校園本部潤昌堂旁的「再生園」,建造高2.5米的弧形牆,並擺放座椅,為師生提供休憩空間。該幅牆的牆身使用超過5800塊磚建造,約有39層,每層約有150塊磚。團隊除了使用機械人外,亦聘請1至2名工人協助鋪設水泥,以及邀請4名有關學系的學生監察系統運作。

校方預計弧形牆在4月落成,下半年啟用。項目負責人、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達銘表示,古代用磚塊建造不規則、蜿蜒曲折的建築物,動輒花數十年甚至100年才建成,加上肉眼難以精準地砌置不規則的建築,故現今運用磚塊建造的藝術建築十分少見,「我們想重現這個工藝,但明白現在人工高,故需要用機械人完成。」

劉達銘期望,CU-Brick將來能用於建造公園的圍牆等,可融入藝術元素的建築物,讓建築師實現創意設計,「希望我們日常見到的建築物的款式會更加多。」他亦指,木材、水泥等建築材料亦可應用CU-Brick,未來亦可用作建造屏風、傢俬等。

劉達銘表示,團隊目前正與承建商合作,並將邀請發展局、建造業議會等政府部門及機構參觀CU-Brick的建造過程,了解業界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持續提升技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