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民:大灣區加強合作「做大個餅」
2024-12-07 00:00論壇第二部分主題為《抓緊大灣區使命 銜接國家戰略新趨勢》,出席論壇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表示,本港具備商業法律基於普通法並與國際接軌的優勢,相信可增強外資對本港以至整個大灣區的投資信心。此外,大灣區各地互有優勢,例如深圳創新能力強、東莞製造業領先,彼此應加強合作,一齊「做大個餅」。
胡健民指,其他國家的灣區僅實行一種制度,而大灣區內則實行兩種制度,相信若區內各地努力創新,「體制之異」就會變成「體制之利」。同時亦要促進人才流通,互惠互利,讓大灣區內城市深度融合。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則表示,要規則銜接,透過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平台試點大灣區內合作,促進大灣區內的要素流動。他表示,見及港人北上消費漸成風潮等,再加上最近深圳擴大「一簽多行」等,相信可推進深港融合。
深港醫療互助亦大有可為,港大深圳醫院院長張文智表示,內地政府的財政補助約佔當地醫院收入的10%左右,而不少醫院會用績效激勵醫生。這種做法已獲該院參考,以提升醫生積極性、加強運營效率。
早前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已試運行,而今年初港府亦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張文智相信措施屬積極,但內地與本港醫療制度與做法仍有差別,例如雙方使用的藥品未必已在彼此地區獲批使用,須從政府層面協調解決。
趙汝恒:須思考研究成果商業化
在學界,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表示,本港大學科研發展過往未緊隨國家發展戰略,使用中央科研資源及資金情況亦不如預期,須思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將研究成果商業化。
趙汝恒又指,不少產業應用場景位於大灣區,雙方應融合補足,尤其本港學界須多與內地企業合作、解決企業難題,提供長遠方案將影響力透過大灣區輻射到其他內地城市,而不是表面地「有領導到訪時才派人過去(內地)」。
關鍵字
最新回應